原标题:谁在交网红税? 提到如今占领全国各大景区的美食,臭豆腐和轰炸大鱿鱼已经落伍了。全国网友都迎来了今年春天的新顶流——竹筒奶茶。忽如一夜春风来,竹筒奶茶像雨后春笋般,统治了每一条美食小巷和每一处美食景点。在竹筒里打点茶水、茶水上挤点雪顶奶油,再撒点花生碎之类的装饰……配合上我在××很想你想你的风吹到了××等字样的路牌,成为网红旅游地的打卡标配。 更夸张的是,成本价只有2元钱一杯的奶茶,贴上白纸黑字的城市地名后,摇身一变就成了奶茶界的顶流、网红旅游地的打卡标配,身价飙升到35—40元一杯。 卖奶茶还是卖嘲,或许店家早就给出了答案。不是么?柜台前的牌子明晃晃写着先拍照,再品尝,店家的心思一望而知——想发朋友圈?想在某某书上收到高点赞?买了拍照你就是当下最潮的年轻人。在社交网络时代,颜值有趣和话题感成为了消费者为食品这类快消产品买单的关键。 或许很难在口味和小料上再创造潮流了,于是,奶茶们盯上了杯子营销。买椟还珠的竹筒杯只是这些年数不清的出圈奶茶杯之一,此前吨吨桶、发光瓶……也都曾辉煌过。其实,就如同满街雷同的我在××想你的路牌一样,竹筒和路牌只是变成了消费者缴纳的网红税。 走红的同时必然伴随争议,卫生问题成为竹筒奶茶的一大隐患。有网友发现,竹筒奶茶的地名标签撕下以后还有其他标签,还有网友看到有阿姨在河水里清洗废弃的竹筒。用更高的价格买别人用过的竹筒,争做最大的冤大头,毕竟竹筒奶茶不像竹筒饭那样是将食材和竹筒一起蒸煮的,所以竹筒如何消毒,消毒后如何保持干净,用过后如何防止被二次使用,都是商家需要面对的问题。 “区吹起来的风总是难以为继,一次性消费让竹筒奶茶显得后续乏力。这样的走红其实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网红营销,消费者用高额价格换来的只是消费主义的智商税。没有灵魂的拷贝,再美的竹筒也只是一个空洞的外壳。好的文旅产品不但应该有严格的品控,更应该打破雷同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别人形成差异化,真正说出景点好故事,才是文旅产品脱离网红化,避免昙花一现的必修课。 (新民晚报2023年04月11日 厉苒苒) 本资讯标题,奶茶盯上杯子营销 谁在交竹筒奶茶网红税?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15 06:57 , Processed in 0.0469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