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昨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对比一审稿,二审稿明确禁止虚假票房,并规定了罚款最高50万元、最严重可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针对劣迹艺人频出的现象,对演员提出了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国产片在院线放映场次不低于三分之二时间的规定加上了合理安排场次和时段的限定;为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明确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此外,电影内容审查标准新增了电影不得含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内容。 ■票房造假 造假者最高可罚50万元 去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今年8月7日,内地总票房超过300亿。但在繁荣背后,不断出现票房造假的丑闻。 今年3月,因被查出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上映仅半个月的电影叶问3被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开罚单。经查,该片造假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这只是票房造假的冰山一角。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说,当前影院存在着大量偷漏瞒报票房的行为,有的影院放映一部影片甚至偷取90%的票房。主持人、导演刘仪伟说,有的电影院在投资计划书中明确注明准备偷取30%的票房。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初审及征求各界意见期间,有些常委会委员、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和社会公众提出,要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加大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的处罚。 据此,二审稿增加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应当统计、提供真实准确的电影销售收入,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并明确了法律责任:票房造假者可处5万至50万元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吊销许可证。 ■行业门槛 拟取消摄制资质许可规定 据新华社报道,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电影摄制许可已实行零门槛,只要是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影视文化类企业都可以申请拍摄电影。对此,二审草案取消摄制电影资质许可方面的规定,加强电影立项阶段的审查,增加由电影主管部门颁发备案证明或者批准文件的规定。 ■职业操守 建议对劣迹艺人明确公示 近几年,演员、导演吸毒、嫖娼等丑闻不时爆出,劣迹艺人一度成为社会焦点。对此,有常委会委员和一些地方建议增加对电影演艺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方面的规定。 草案二审稿明确: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乐视影业CEO张昭、主持人刘仪伟建议,对劣迹艺人不能只管国内不管国外的,比如很多好莱坞影星都有吸毒经历,他们主演的电影仍在国内放映,这是不公平的。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对劣迹艺人明确公示,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不能让导演和制片人猜。 ■影片内容 可能引起未成年人不适要提示 二审稿在一审稿放映的电影可能引起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的基础上,特别点出未成年人群体,调整为: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 关于未成年人学生,一审稿还规定,国家倡导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两次由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共同推荐的有利于未成年人降成长的电影。在此基础上,二审稿增加了免费两个字,提出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共同推荐的有利于未成年人降成长的电影,并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看。 ■上映时间 合理安排国产片放映时间 为保护国产电影,一审稿规定电影院以及从事电影流动放映业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放映国产电影的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 对此,有的常委会委员表示,目前大部分影院放映国产电影的时间达不到三分之二,一般仅能做到50%的时间放映国产电影。也有委员提出,应当进一步明确电影院放映国产片的要求,授权政府对电影院放映国产片的时间、场次安排、 票价等给予必要的调控,鼓励放映者拿出更多的黄金时段放映优秀国产片。 二审稿仍然延续了对放映时间的要求,为防止影院在凌晨等冷门时间规避要求,进一步明确要合理安排放映场次和时段。 京华时报记者 沙雪良 (京华时报)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15 06:59 , Processed in 0.18092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