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保险公司近期一系列举措显示,降管理已成为险企扎堆抢摊的热门风口。 不仅有数家保险公司直接投资医院,也有大型险企等涉足降管理中心的建设。而最近平安人寿透露在APP“平安金管家”上降管理服务的用户已高达3000万,这一数据令业界侧目,被视为保险业“降+”实践的一大亮点。 ∴位保险和公共降领域的业内人士表示,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保险企业一直是国民降的重要推动力量,甚至成为国民降管家。在这波险企抢摊降管理的热潮中,具有前瞻视野和布局、拥有巨大用户、与时代新趋势相结合的企业,正在朝这个目标前进。 时代给了险企“黄金窗口” 。险行业天然地与医疗降具有亲密关系。而从大背景来看,降管理正成为时代的一个主命题,这给了险企进入降管理的“黄金窗口”。 …过三十多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更多人面临的,其实是“有钱之后怎么办”的问题。有研究人士对此概括,答案藏在“安身立命”四个字里,“安身”,即安顿身体,减少疾病,追求降生活;“立命”,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追求品质生活,让生命和信仰有所寄托。 正是这两大“有钱后”需求,造就了当下两类最火热的产业:与“安身”相关的降产业和与“立命”相关的文化娱乐产业。据预测,2016年我国降产业的规模在3万亿左右,2020年将达到8万亿元,它的量级超过文化娱乐业。 如国家卫生部门官员顾雪非所言: “保险公司进军降管理领域是趋势。从疾病的发展模式来看,慢性疾病在医疗费用中占据的比例最高,患者通过降管理平台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慢性疾病,减轻自身经济负担;从保险公司竞争的角度来看,过度医疗始终是我国医疗降领域的一大难题,降管理平台能够帮助患者节省医疗费用的支出,为保险公司减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医疗。” ≥一位资深保险人士介绍,保险企业正在处于转型的节点,从“单纯的事后理赔”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转变,从围绕保单“物”的经营转向关注客户本身“人”的经营,假如不能介入用户的“降生活”,保险企业转型无从谈起。 通向未来的三条路径 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保险机构参与投资医疗服务业,政策匣门一旦开启,保险企业的进击便更加大胆。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保险(39.640, -0.02, -0.05%)、中国人保等保险巨头都站到了舞台中央。 纵观各大险企近年在降医疗领域的布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切入路径: 路径1:保险+医院 通过投资医院,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控制降险报销、理赔的成本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比较深地介入产业链中,短板是投资成本高,模式较重,难以大规模复制。 路径2:保险+降管理中心 自建或与第三方机构合建降管理中心,是目前险企进入降医疗的一个重要模式。一般而言,降管理中心涵盖降体检评估指导、养生、就医协助等内容的服务,可以帮助用户起到病前检测和防范的作用。一位再保险人士指出:“牌照、人才和管理经验,是这类保险公司做降管理中心比较欠缺的。”而投入大,难以快速复制,因此服务人群的量也相对受限。 路径3:保险+互联网险企通过互联网进行降医疗布局,这是相对比较轻的一种模式。 目前探索这条道路走在前面的平安人寿,已经通过APP等移动互联网平台,获得了3000万用户在使用其“降管理”功能。也就是说,这些人正在通过这家保险企业的APP获取降资讯、测评身体状况、在线降咨询、定期参与降活动等等。 通过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红利,为后续降管理服务与保险业务相结合积累了弥足珍贵的数据,想象空间不小。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线开展降管理,其对用户和产业介入的深度,有赖于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险企进入降管理,数据的积累将成为一个核心。在这方面,三种途径都能积累数据,但规模的不同,显然在线服务的模式更具有量上的优势。 得互联网者得天下 上述三种不同路径各有优缺点。目前来看,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全球降管理更具成长性的方式。 这可以从降管理四要素“检测、评估、干预和跟踪”来分析。 四要素涉及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控。据业内人士分析,医院和降管理中心的强项在于评估和干预,但及时的检测和持续的跟踪很难做到,尤其是在用户数量较大的情况下,跟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一款集资讯、评估、检测、降咨询等功能的APP,同时把上述四要素全囊括进来,尤其是最困难的跟踪,在移动互联网天然的数据优势面前迎刃而解了。 从国外实践来看,保险+互联网的模式切入降管理,有成功先例。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纽约的降险公司Oscar Health,其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它从线上渠道展开降管理,通过提供24小时免费在线咨询等一系列与运动作息等相关服务,让被保险人进入到更降的生活模式,降低疾并生率。仅面世两年即跻身独角兽公司之列,估值高达17.5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保险和降管理融合捷径的敏锐把握。 从国内来看,平安人寿是保险+互联网更具决心、更成规模的案例,其实践值得关注。 降管理三重门 一套完善的降管理,应覆盖预防、检测和疗养跟踪前中后三阶段。2015年4月,平安人寿在APP“平安金管家”上推出“降管理”模块,这是中国保险业首个集在线降咨询和日常降管理功能于一身的APP。所涵盖的六大功能,每两大功能即构成“一层防护”,也因此构成了3000万用户降保障的“三重门”: 1. 降资讯和降习惯构成“预防门”:一系列的降科普知识贴和降好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用户将疾病挡在门外。 2. 降测评和在线降咨询构成了“检测门”:测评功能可帮助用户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而最核心的“在线降咨询”则通过1000名全职医生轮流全天为用户的降提供咨询建议,并制定个性化降计划。 3. 降商城和降活动构成了“康体门”:可提供多种家庭常用保健品供客户选择;而丰富的降活动也为用户恢复身体活力、保持积极心态等提供了充分选择。 平安人寿线上构建的这套降管理“三重门”,是目前国内面对人群巨大,体系非常完善、系统的线上降管理方案。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安人寿完整的降管理服务,并不止步于线上。从一份平安流出的文件显示,其线下服务的依托;;万家医疗项目已于日前启动,其计划在2016年内,完成数万家各类民营医疗机构在万家平台的上线。这一项目的推进,使得平安将迅速完成线上线下的完整布局,打造全流程完整服务闭环,给用户良好的O2O体验。 3000万的力量 有保险界同行评价说,评估平安人寿降管理的价值,除了其体系的完备与科学,还有一个重要指标不能忽视:高达3000万的用户。 3000万意味着每40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在使用平安人寿的降管理模块。这个数量级甚至远远大于美国同类公司的用户数。 从2015年4月推出开始,“降管理”积累第一个1000万用户用时7个月,第二个1000万用时6个月,第三个1000万用时仅3个月。 用户的加速度增长,显示出这种模式的生命力。中山大学保险学系的一位专家认为,3000万用户的战略价值在于: 1. 3000万这个数量即是说,平安人寿借由互联网平台成功去除了一直困扰业界的痛点:保险企业与用户的接触一般是低频次、功利化的。更长远说,平安度过了诸多金融企业困扰于心的“互联网转型焦虑”。 2. 3000万这个量级,使得降管理的举动具有“国民级”效应,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而不只是一个企业行为。如同打车软件对出行市场的改变,保险+互联网模式对降管理的促进,将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3. 3000万使得用户数据具有了大数据的价值,能极大地帮助预测与管理,这构成了保险企业最为重要的堡垒,业界公认这是未来最有力的竞争武器。 平安人寿公布的数据显示,不仅是总量巨大,其使用粘性也保持较高水平,月均活跃使用率持续保持在20%,而寿险客户则达到了30%以上。 家庭、家庭、家庭 当下的时代,对抗风险的最小单位其实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只有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构建降体系,才是真正有效的。平安人寿构建的这套降管理体系,从家庭而非原子化的个人来看待个人降问题,突出“家庭降”的概念。 在平安人寿举办了21年的客服节,几乎每年都有以家庭为核心的重点活动安排;而今年更期望带来“家庭降新生活”,推出“平安行”“绿行家”“欢乐秀”三大家庭降活动,以多元活动带动大众关注和参与到家庭成员降水平提升上。 有资深从业者做了个比喻,两件利器“倚天剑”和“屠龙刀”构成了平安人寿降管理服务的完整体系。剑讲究的是拿捏的精准和技术的精湛,基于客户需求、定位线上+线下的降管理就是拿捏精准的“倚天剑“;刀讲究的是浑厚的力道和战斗中的实用性,其100万业务员、7000万客户的体验并推荐,会让其服务迅速得到反馈和扩散,一般的创业型公司完全不具备这“屠龙刀”。 平安人寿的“三重门”降管理体系,正在借力互联网时代迅速普惠家庭降。所受益者将不仅仅是已有的3000万使用者,抑或是平安人寿的7000万客户,还有潜在的上亿国民。如果这一愿景得以达成,拥有大数据基因的险企就是国民降管家。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5 13:05 , Processed in 0.31468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