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新闻作者 夏薪钧 近日,“巴铁一号”;;前段时间外表酷炫、红遍网络的“交通神器”,似乎占满了各大媒体和朋友圈。其充满争议性的技术特点、P2P投资方背景以及媒体前后不一致的态度等都成为近几天舆论讨论的焦点。 巴铁是啥? 让媒体趋之若鹜 ≥巴铁官网介绍,巴铁又叫立体快巴,是中国原创发明,依靠电力驱动,行驶时需横跨两条机动车道。总高度近5米,宽7.8米,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下层镂空,2米以下的小汽车可自由通行。 ![]() “巴铁1号”的概念图一经推出,诸多媒体都似乎被这神一样的创意震惊了。据说,美国时代周刊还把它评为“科学技术领域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 ![]() ⊥铁2日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展开首次测试后,得到中国各方媒体的高调报道,新华网专门发布图片新闻来进行报道。 ![]() 央视综合频道更是在在5月27日报道的电动“巴铁”让城市更智慧这条新闻来介绍和鼓励“巴铁”。这条新闻在今日头条上吸引了12万人次的观看和讨论。 ![]() 其中不少网友为这种自主研发的项目感到骄傲。同时也认为是治堵的一大“神器”。 ![]() 截止8月5号,用“空中巴士”为关键词的新闻已达到36万篇。“巴铁”等关键词的新闻搜索量也达到5万多篇。 ![]() ![]() 首测过后 各种质疑接踵而至 虽然巴铁在一路高歌的向前迈进,但在8月2日进行第一次试验之后,其搜索量瞬间爆发,但随后舆论突现反转,各种质疑声纷沓而至。 ![]() ∨派新闻梳理了对于巴铁的相关质疑,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方面是否成型 在“巴铁”概念刚一出现的时候,就有不少专家与学者质疑其行动能力。同时巴铁在8月2日试车的第一天就出了故障。专家表示高架车辆这个设想很多年前就有,但是真的让这个设想从人们的幻想中走出来,走到现实中来,巴铁项目尝试者们确实非常有魄力。这个项目在未来几年里不会轻易实现,还要解决交通设施不匹配、交通规则不适应、重量巨大、如何转弯、公共安全等问题。 ![]() 〓、巴铁宣称的合作方都在撇清关系 ≥九派新闻梳理的报道发现,巴铁项目在前期的宣传中打着受到了多地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巴铁”的概念早在2010年就已经被提出,当时其名为“立体快巴”,曾现身于第13届北京科技博览会,设计师就是“巴铁”总工程师宋有洲。 ![]() 8月2日在秦皇岛路测之后,秦皇岛多个政府部门表示并不清楚“巴铁”事项。该市发改委明确表示,未接到任何关于“巴铁”的立项和审批事项。其只是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来做的,而不是交通项目。 ![]() ⊥铁曾经在宣传材料中宣称项目得到了“上海交大汽车研究院”可行性认证。可交大方面却一直不想与这个项目有任何联系,而且还一直想撇清关系,甚至透露这个项目只是学院的教授带着几个学生做的“私活”,而且论证的过程主要还是学生来操作的。 ![]() 三、发明者是否可信 ⊥铁项目总工程师宋有洲被称为是一位“只有小学学历的发明大王”,其发明专利多达138项,其中便有“立体快巴”、“带有上下车装置和快速逃生装置的高架宽体电车”。 四、是否涉嫌非法融资? ⊥铁项目的资金由中国华赢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理财投资公司;;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募集。其董事长白志明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中国建设企业联合会是“山寨社团”之一。 ![]() 与P2P有染 巴铁涉嫌融资炒作 最近的报道中,“巴铁”被曝非法集资,在南方都市报文章起底“巴铁”:被爆系6年前“立体快巴”或涉嫌融资骗局中,巴铁公司的董事长白志明也是另一家名为“华赢凯来”的理财公司的董事长,而该公司正受到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监测。 搜狐财经表示,那家“巴铁”背后问题不断的P2P理财公司“华赢凯来”,在项目没有审批之前,已经在出售捆绑了“巴铁”项目的投资理财产品。 ![]() ∴名业内人士表示,巴铁项目被一家可能存在自融资担保的公司紧急推出,而且在项目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商务合作。这种行为看起来更像是为了圈钱才推出一个项目来忽悠投资人。 ![]() 涉嫌P2P骗局、设计者只有小学文化、并非政府项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被曝光之后,网友也开始质疑“巴铁”的实用性以及制造“巴铁”的真实目的。 ![]() ▲对于项目涉及P2P融资,不少网友也愤慨指责项目圈钱和政府不作为。 ![]() 虎嗅的网友表示,希望中国多出一些实干家,每天这样炒作真的是够了。 ![]() 媒体随意跟风值得警惕 在与巴铁有关的前期舆论中,媒体都是处在一种跟风吹捧的状态,虽有几家提醒注意之言,但也被各路媒体的声音淹没。随着8月2日的测试一过,各路媒体统一反转口径,网上一片质疑之声。对此,环球时报的耿直哥就表示,不要盲目地被一些主流媒体影响,太过“轻信”巴铁的报道,特别是普通的百姓家庭,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钱去投资这个项目。 ![]() ▲在微博上,大V“水井湾那湾井水”表示,“‘巴铁事件’的热度不减,先是‘蔚然成风’,现在多媒体对其可谓甚嚣尘上,乃至相关部门都在‘撇清’中间的所谓千丝万缕。更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央视都报道了,央视的报道真的严谨不?看事态的发酵程度了!” ![]() ⊥铁的问题还有很多,单纯从项目讲还是很好很有创意的,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则是利用P2P平台虚假项目忽悠老百姓。如何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需要的是监管部门的智慧,防患于未然才是根本,将新鲜事物消灭于萌芽则会扼杀很多发明创造,所以要考虑全面不能偏颇! ⊥铁这件事可谓是狠狠的扇了媒体一个耳光,如果没有南方周末曝出事件的另一面,真相可能永远不会被知道,而借助此事获利的人必定肆无忌惮的数着那些被骗来的某位老人一辈子的“老本儿”,场面不可想象。就如搜狐财经所说:“再大的媒体上看到‘巴铁’大新闻,也不要信!”。 “巴铁”事件经过180度的大反转之后,留给舆论大众的除了惊愕,更多的还应该是教训。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真假消息满天飞,作为权威媒体更应该保持对信息的警惕性和严谨性,不要被一时的风头吹昏了头脑,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社会影响。此事也给所有信息消费者提了一个醒,不管你在网上看到什么信息,请先保持冷静。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5 13:13 , Processed in 0.0431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