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颍河林水生态长廊美景
□记者杜文育文图
核心提示|去年,禹州市抓住入选河南省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县的机遇,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以新城宜居、老城提升为重点,创新路径举措,提升城市品质,走出了一条生态、融合、适度、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如今,无论是在白鹭翻飞的颍河之滨,还是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棚户区改造小区,漫步禹州街头,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城市提质项目的动工景象。
滨河游园成为消夏胜地
8月10日下午,禹州市颍河林水生态长廊里绿草如茵,宽约200米的河道内碧波荡漾,一群白鹭上下翻飞。
“这里原来是一片厂房和民居,听说政府要整治河道环境,大家都很支持。”禹州市颍川办事处十里社区赵艳伟说,今年的变化最大了,厂房全部拆除,原来杂草丛生的河堤建成了滨河游园,铺上了草坪,设置了人行道,安上了大理石护栏,种植了树木,河水也变清了。每天晚上,这里人流如织,成为大家乘凉消夏的首选胜地。
颍河禹州城区段长16.2公里,百城建设提质动员后,禹州市把一坝至三坝间作为城市生态修复项目进行打造。长廊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公园绿地5814亩,人均4.9平方米,使禹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4平方米。
体育公园让俺心里像扇扇子一样畅快
“每天出门,我都要看看体育公园工地。”高永志说,看到项目一步步进展,向往着体育公园给自己带来的种种方便,心里像扇扇子一样畅快。
≥悉,老体育场改造提升及地下停车场工程总占地面积3.9万余平方米,地上为体育公园,建成之后,可满足市民运动、健身、休闲等需求;地下规划两层,负一层为商业服务中心,负二层为公用停车场,兼具人防功能。到2020年禹州市将在城区建设地下停车场37个、新增停车位1.5万个。
能住新楼房我们都可高兴
“交通、生活、上学都非常方便,大家心里可高兴啦。”史朝卿掰着指头对大河报记者说,以前村里街道狭窄,除了主干道是水泥路外,其他都是土路。遇到下雨天,出行非常不方便,得背着孩子上学。村民们做粉条想卖点钱,但是路不好走,出去卖粉条都困难。
史朝卿是禹州市褚河镇寺后王社区居民,该社区是棚户区改造项目覆盖区。社区南侧,一个在建的新社区正在动工。据介绍,新建小区今年6月份启动,是寺后王社区棚户区改造整体搬迁项目,共安置1613户居民,楼房为7层电梯房,目前已经建到3层。另外,社区附近还配套建设了褚河镇中心学校以及一家医院等项目。褚河镇中心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
城市提质给创业带来了商机
“今年6月份起,我公司开始盈利,这要归功于百城提质智慧城市的建设。”禹州市纳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琦说。
27岁的刘琦是禹州人,2014年创办了公司,创业初期,在禹州市区的一个城中村里,7名员工挤在不到100平方米的租房内工作。
在城市提质工作中,禹州市在颍北大道开辟了一条智汇街区,采取优惠条件吸纳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企业入驻,目前已入驻创业企业20多家。刘琦的公司也搬进了政府免收费用2年的新房,面积近400平方米,员工也壮大到了18名。
“智慧城市建设,给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刘琦说,作为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公司开发了手机缴纳燃气、水费的软件,目前绝大部分市民都在使用这种软件缴费。下一步,公司将利用这个契机,为禹州市大型商贸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技术支撑,进一步扩大市场,为城市提质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