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房产资讯 查看内容

国土资源部: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保持温和上行

评论: 0|来自: 央视新闻客户端

摘要:   国土资源部: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保持温和上行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今天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保持温和上行。   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 ...

  国土资源部: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保持温和上行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今天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保持温和上行。

  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4083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7251元/平方米、6522元/平方米和806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为1.12%、2.47%、0.84%,其中,住宅地价仍处于较高位运行,商服地价增速温和上行,工业地价变化平稳。

  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4.52%、10.21%、3.02%、,分别上升0.14、0.31、0.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地价快速增长,综合、商服地价保持低速增长,工业地价平稳波动。

  监测报告分析指出,2017年四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基于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全国地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保持较高位运行。

  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持续放缓

  一说到地价发布,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就是住宅地价的数据,2017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住宅地价仍6522元/平方米,环比增速为2.47%,持续放缓。

 〃告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主要监测城市环比上涨的城市94个,比上一季度减少5个。其中,48个城市涨幅收窄,比上一季度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住宅地价同比上涨的城市98个,下降的城市有5个。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 赵松:同时住宅地价增速的这个这种先扬后抑的变化,也是和当今的这种调控政策,特别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楼市上的发挥了作用,那么在土地市场上也有所反映。

  赵松还表示,在20个热点城市中,12个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增速回落,其中,上海、厦门已连续5个季度持续降速;13个城市全年累计涨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福州、厦门、南京、青岛、上海、北京、杭州、天津、南昌等9城市本季度住宅地价同、环比涨幅均有所放缓。

  前及未来土地市场的平稳发展需要。

  赵松:比如说它上半年的这种还保持了一个较快上涨的这个上升的这个态势,主要是延续了2016年以来的这种市场的这种动力在起作用,但是随着各个城市逐步收紧了调控政策,特别是热点城市,开始这个限购限售的加码,所以说我们住宅地价的增速是从下半年开始逐步的这个回调。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框架继续完善

  监测报告还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框架进一步明确,各地租购并举的卓制度也在加速推进。

  2017年四季度以来,住建部、发改委、国土部等部委从规范购房融资、严控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严格分类调控、严控特色小镇房地产化倾向、维护卓公积金缴存职工购房贷款权益等多方面,多方联动,同向合力,进一步完善了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框架。

  赵松:从去年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很多这种新的措施,特那么我觉得也是找准了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这种核心的问题所在,把我们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制度建立起来,那么肯定是有利于这个房地产市场的降发展。

  地方层面,租购并举的卓制度加快建立,北京、郑州等城市出台了培育和发展卓租赁市场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建设标准、配套服务、扶持政策、配租范围、上市条件、转让范围等内容;辽宁、山东等瘦出台了省级文件,确定省级试点,推进卓租赁市尝展。

  赵松:一系列鼓励租赁卓政策的这些制度出台,对于这个引导市场上的这种居住需求的分化,这种需求的这种梯度层次的建立是有利的,那么这样也不用说各个层次,各个群体都集中在这个买房的这一条路上。它也对于平抑这个市场上的房价,肯定是有利的。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5 17:51 , Processed in 0.0421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