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承诺如果对传、教、帮、带不认真、不负责,导致徒弟工作出现失误,师傅将承担连带追责。” “师徒双方要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共同进步。” …… 11月15日,在新野县公安局,记者看到“师徒结对”传帮带协议书上清晰地写明了师、徒双方的责任,传统的师徒制第一次在这里成为常态化机制。 “传帮带是公安队伍长久以来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对我们是一种鞭策,也能够形成师徒之间更好的良性互动。”新野县公安局反恐大队副大队长孙朝峰说,师徒之间的责任意识和互相学习总能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 师傅立标杆领新人快速入门 从警4年的秦铭柙警队的传帮带感触颇深。12年刚刚从警校毕业的他进入新野县公安局施庵派出所做民警。 “刚来连群众说话都听不懂,总想着自己是警察,仅凭着课本上的理论处理事情,很多简单的事都处理不了。”出生在鹤壁的秦铭琛刚到派出所,因为听不懂方言,没有基层的工作经验,常常在出警中遭遇尴尬,原本好心为群众进行的调解最后“演化”成了警民矛盾。 师傅的言传身教成为他快速成长的主要途径,从询问笔录到日常执法办案、治安防范和做群众工作,秦铭琛不仅很快实现了从警校学生到合格民警的转换,更是在2014年成功侦破婚姻诈骗案件,并将该案办成了局里的精品案件,让局里不少老民警刮目相看。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警察招录面向全社会,并不是每一个新人都接受过警校的教育和锻炼,一个好的师傅能够让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孙朝峰如今成了秦铭琛的第4任师傅,正是看中了这个年轻人身上善于钻研学习的精神和过硬的素质,他选择了秦铭琛做了新野县公安局教官团的兼职教官,当年的“徒弟”如今也成为了师傅。 新老民警结对“传帮带”制度,就是通过带思想、带作风、带工作和日常指导、示范指导、专项指导、督促指导,传承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帮助青年民警迅速提升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 亦师亦友凝聚战斗力 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史洪恒是刑事科学技术室的一名老发医,在刑事技术室里师徒之间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该科室目前只有3名法医每年将承担近700起伤情鉴定,近60具尸体的体检和现潮验工作。 “法医本身对警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培养一名成熟的法医至少需要5到6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每一步都需要手把手的指导。”史洪恒介绍说。 跟随史洪恒已经10年时间的王兴佳如今已经成为技术室里的中坚力量。在他看来和师傅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成为技术室保持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来实习的第一天就跟着师傅到了凶案的现场,当时的第一感觉这工作一般人没法干的下去,艰苦的工作条件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王兴佳如今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年,师傅的一言一行都让他印象深刻。“法医这个工作需要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缜密的思维判断,这样的工作总需要人来做,我们不做,谁做。”师徒两人对工作有着共同的理解。 采访中师徒两人都不爱说话,只有在谈及专业时才会变得神采飞扬。平常师傅会督促徒弟多看看专业书籍,碰到案子会一起讨论分析,从如何鉴别伤口到进行案情的判断,每一次都是一次师徒之间教学相长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完善和提升,我们面对的现场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不仅要有传统现场的鉴别和研判的能力,也要能够有对电子视频记录的现场等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史洪恒说在新技术的应用和分析上年轻人要更胜一筹,与徒弟之间的相互交流就变得更加重要。 师傅带徒弟,传递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进行工作帮扶和生活的关怀,徒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帮师傅补充新的知识面,补齐信息化应用的短板。正是这样的良好互动,推动着新野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基础信息化、队伍正规化、警务实战化”的建设。师徒捆绑考核、谈心交流例会、奖惩激励制度的建立让结对帮扶形成一种常态化机制,涌现出一批一批业务骨干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民警,锻造出一支优秀的公安队伍。(刘振伟 杨峰)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7 08:45 , Processed in 0.21999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