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王丹薇 发自纽约) 亿万富豪威尔伯·罗斯(Wilbur L. Ross)的私募基金WL Ross & Co在纽约曼哈顿中城的一幢高楼中。酷爱收藏的他,将位于金融中心黄金地段的办公室设计成小型现代艺术博物馆。从门口长廊里一路走过去,都是Wilbur的藏品,这些画作的角落里偶尔有艺术家的签名:For Wilbur(给威尔伯)。 Wilbur办公室会客区域的正中间,是中国艺术家刘勃麟的画作,中国海陆空三军的女兵护旗队在天安门广场上,有城市隐形人之称的刘勃麟,将自己打扮成工人的形象,隐藏在女兵之间。 这幅画总启发我对中国的思考,Wilbur对腾讯财经说,画里的女兵蓬勃向上,并没有拿武器,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而隐藏的艺术家的双脚站在类似工地一样的地面上。 Wilbur对中国关注已久,早在2005年就大手笔投资了中国的纺织品产业。这位美国投资家,擅长重组不同行业的破产企业,对钢铁、煤炭、电信、跨国投资公司和纺织行业的洞见,似乎总有办法让这些濒临倒闭的企业重现生机。 Wilbur对腾讯财经说,这幅画让他联想到中国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体,也存在阶段性的问题,而当别人认为情况糟糕的时候,就是我的最佳购买时机。 Wilbur一生和破产企业打交道,1998年,财富杂志送给他破产重组之王的称号。2005年,Wilbur成功挤进福布斯杂志全球富人榜。他告诉腾讯财经,现在他密切关注中国政府如何处理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对中国的钢铁产业感兴趣。 上个月,颇具争议的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公布了自己的华尔街智囊团,Wilbur Ross赫然在列。他不吝对其赞美,说川普很有总统像。 Wilbur认为,国际上的反对川普的声音,只是因为外界对人生赢家川普并不十分了解。作为国际投资人的Wilbur表示,理性分析的话,川普的贸易等政策对中国等国家是有利的。 以下是腾讯财经对其采访摘要 关于中国 记者:很多中国读者可能更关心川普领导的美国政府和希拉里领导的美国政府在中美关系上,会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经济贸易关系方面。 W: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我是中国的话,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不会是我想要的贸易协定,因为这个协议基本上将中国孤立在外。如果我是中国政府,我会更喜欢川普对于TPP的态度。 记者:中国现在正从投资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型,到目前为止,您认为中国的转型完成得怎么样? W:我认为任何一个经济转型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中国转型的大背景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的贸易会下降,因为即使不转型,贸易的大趋势也有所下降。 从长期来看,消费和服务业型经济对中国来说是好的。问题是中国将怎样处理传统企业,比如钢铁业。这些工厂有大规模的雇员数量,都有很多问题。所以,我认为转型总会很难。 中国政府在以往都展现出良好的应对国际形势的能力。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没有撼动中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也对中国影响比较小。中国政府很擅长解决国际上的经济和金融压力。 记者:但是当时的中国市场较现在来说,相对封闭,不容易受到外部风浪的影响。 W:是的,中国经济现在更加国际化,人民币自由化进程也在推进。但是如果中国想成为有影响力的国家,那么就不能封闭,开放是必须纳入进来的参数。人们可以讨论,这个开放的过程是过快还是过慢,但是这个方向是不应该改变的。 记者: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您看到了哪些机会? W:我看到了不少机会。我们和华南电力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并在中国成立了一些清洁能源基金来支持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的开发。我们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布局。我认为中国会领跑风力、太阳能的开发,中国不但是消费这些技术的市场,而且也是这些技术的输出国,这在我看来是巨大机会。 记者:您此前也对中国的坏账很感兴趣,现在有什么动作了吗?您怎么对以这些坏账为依托的证券估值? W:我们还没有开始对坏账这块有动作。 对它们的估值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些坏账大多数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所以它们更多的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经济因素,这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这也是我对此比较谨慎的原因。 我密切关注中国怎么处理国有钢厂的坏账问题,中国的钢铁业有很多问题。中国有超过10亿吨的钢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钢产的一半左右,中国国内的钢材消费能力大约在7亿吨,这个数字虽然在减小,但是仍旧很大。中国低价出口钢材,这让其它国家抱怨不止,但也出口了仅仅1亿吨左右,也就是说中国钢产量过剩达到了2亿吨,过剩量就占全世界钢产量的10%。 我个人认为中国应该关闭效率不高的钢厂,这些钢厂从成本来说十分低效,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很多煤矿也有相似的问题。现在中国政府应该关闭这些厂子,补偿失业的工人,这些普通工人不应成为牺牲品。我认为现在这些钢厂赔本生产,通过国有银行贷款生存是于事无补的。 我觉得这两个行业的转型都应该从安置人员开始,所以转型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社会问题。让百万人失业,可能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 关于大选 记者:(美国总统候选人)发布了其当选后的经济发展计划。您在事后对其的评价是好极了。您能对其贸易政策做一下评论吗? Wilbur: 首先,我是喜欢贸易的。我和川普旗下的公司在全球都有贸易业务。问题是,美国政府此前签署了很多对美国发展不利的贸易协定。这些贸易协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美国通常在这些贸易协定起草和谈判的初始阶段就做出了较大的让步。 第二,我认为,好的贸易协定基础是双方都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也应该有机制调整原来的计划。(现在热议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也没有这样的重议机制。 第三点,现行的WTO(世界贸易组织)中有些结构性问题。美国是世界上主要贸易国中,唯一没有VAT(Value Added Tax,货物售价的利润税)的国家。这一项在账面上就让美国公司损失15%到20%。 这些内容其实都被包含在川普的演讲中。但是在一个面对广大观众的涉及内容很多的演讲中,川普必须用一些简单而大胆的词汇表达出来。但是从政策细节和技术角度,我刚才说的是我们在给川普做经济顾问的时候,真正讨论到的。所以川普不是反对贸易,他也不反对国际贸易。川普反对的是不公平的贸易协议。 记者:这的确不是一个好的贸易协议,但是此前您提到代表公司利益的美国政府和代表个体美国人利益的美国政府的区别(Corporate America V.S. Ms./Mr. America)。在自由贸易中,美国公司可以利用贸易协定,在全球寻找资源进行配置,而美国人可能受到失业的打击。这两者之间的利益是否冲突? W: 是的,这两者之间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对于美国公司来说,他们可以直接将工厂建到别的国家,然后把产品再出口回美国。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会失业。 记者:您说过过去的川普和新川普不同。为什么您认为在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川普更有总统像,这之中有什么改变? W:我认为竞选中的这个有总统像的川普才是真正的川普。看一下他的共和党党代会的演讲,是非常合格的总统候选人。其次,他表达观点的方式非常得体。第三,虽然现场有些反对者抗议,但是川普处理得很冷静。这是我认识的川普。这也是民众应该更多的看到的川普的一面。 记者:其它国家有很多川普粉。然而,全球范围内反川普的浪潮也不容小覷。作为一个国际投资人,同时又是川普的经济顾问和金主,您会对此有什么担心吗? W:(笑)我认为外国人对于川普的担心害怕来自对其知之甚少。此前,人们对(作为政客的)川普了解太少。大家感觉自己对希拉里更熟悉一些,这是一方面。 其二,因为川普为了争取工人以及中下阶层选民,他必须用一些大胆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政客,往往说话非常小心。 其三,其它国家可能就想要一个在贸易问题上好打交道的总统。希拉里曾45次公开表示支持TPP,现在希拉里虽然有些收敛,但是她的长期竞选顾问弗吉尼亚州州长TerryMcAuliffe说,如果希拉里当选,就会马上想办法通过TPP。所以虽然现在希拉里对TPP的态度有大转弯,但是我们都不太相信。 记者:您现在对川普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W:我最大的顾虑是川普是否还会上民主党的钩。民主党老练,会给川普一些陷阱。他的太太Melania Trump(梅拉尼娅·川普)表现得不错,虽然有人说她抄袭,但是也有人说奥巴马抄袭,但是奥巴马不在意,对他的形象没什么损失。川普家的几个孩子表现得非常好。 关于英国脱欧 记者:在脱欧公投之前,您提到该事件有巨大风险。现在公投结果出来,有人认为伦敦可能不会再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这对您来说是出售英国资产的信号吗? W:伦敦一定还会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因为英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以及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体系,英国在金融方面的法律体系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得到效仿,这些事一夜之间无法改变。 我现在其实不认为英国会真正执行脱欧。首先,支持脱欧派在胜利了之后自己都很诧异,脱欧的选民对这样的领袖多少有些失望。 第二,卡梅伦政府此前告诫过英国人,如果脱欧,英镑将会遭到打击,当时英国人不相信,但是看看现在的情况,英镑大跌。 第三,Boris Johnson(英国保守党籍议员,脱欧阵营领导人之一)等人以前的承诺未必能够兑现。他们曾经说如果脱欧对欧洲的贸易不会改变,而且还不用面临难民和移民问题。这是每个国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除非从根本上改变欧盟的政策,也许他们会改变,否则他们就无法兑现诺言。 记者:在公投之前,您个人买入了一些英镑,现在英镑兑美元跌到30年最低,加之这么多不确定因素,您现在怎么看英镑的走势? W:我觉得英镑还应该走低,因为英国经济会变差。这就是我认为脱欧很不划算的另一个原因,英国现在是欧盟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如果现行的体质运作的很好,为什么要改变它呢?不要再试图证明脱欧对英国经济有好处,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脱欧的恶果会差到什么程度。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7 04:53 , Processed in 0.0445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