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困扶助工作关系到社区矫正人员平稳融入生活的能力和持续性,是促进社区矫正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帮困扶助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要在心理上给以慰藉,提升自食其力能力,矫正扭曲缺失的心灵,培育降向上人格。要经常换位思考,用行动说话,结合实际及时进行互动沟通;在矫正期内全程关注,用足用活现有法规政策,做到“因人施教、因事施援、因情施助”。在帮扶措施收到成效时,要让他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矫正工作者的良苦用心,以此巩固和激发矫正对象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积极性。 西峡县司法局在社区矫正人员中开展“悔罪感恩,回报社会”活动,将辖区内经济条件不好、思想不稳定的社区服刑人员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分类扶助;如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的,联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并委托用人单位协助监管,及时反馈信息;交通肇事、危险驾驶、掩饰隐瞒、盗窃的,联系房地产开发商,安排到房地产施工工地作业,不定期与开发商沟通,掌握人员动态;有生产经营意向的,利用我们独特的人脉资源和敏感眼光,帮助联系金融及市场管理单位办理贷款、门店及经营手续,既解决了服刑人员生活困难,引导他们参加了社会活动,又消除了不安定因素。 重阳镇未婚青年吴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一年;在家访使得知吴某有学修车技术的欲望。在村支书和司法所长共同举荐到一家县内修车行学徒,并跟踪教育。吴某在学徒期的表现令人欣慰:吃苦耐劳、待人热忱、虚心好学、技术过硬。一年的矫正期使得吴某世界观发生很大变化,当他忐忑地将自己单独开修车门市的想法告诉司法所金晓所长时,得到金所长的充分肯定。由于吴某经济条件有限,金所长同村支书一起,前后奔波50余天,帮助借贷20万元,在西峡县城开办了自己的修车中心。吴某的创业事迹,感动了郑大毕业在一家大医院上班的女孩,她毅然辞去了正式工作,支持吴某办好企业。2017年2月21日南阳日报的“法治周刊”栏目以一个回头“浪子”的故事报道了该矫正实例。 白羽街道任某,在服刑前经常打架斗殴、寻衅滋事,2012年12月被判处缓刑后,时常忿忿不平、出言不逊。但该犯头脑灵活,有一身力气,多次沟通后,便与附近一建筑工地联系,有意往身上压担子,诱导和鼓励他往正路上走。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开发商将他提为小工头。目前该犯工作积极,收入稳定,衣着光鲜,俨然一副脱胎换骨的模样。丁河镇一社区矫正人员刘某,原在豫中监狱服刑,因双腿疾患,被暂予监外执行,回家后,妻子嫌弃其有病,不愿再做保证人并双方协议离婚。刘某一时找不出担保人,按规定应由监狱收监执行。丁河司法所五登家门,同村干部、矫正小组与其亲属协调协商,终于使刘某有了安身之地。在司法所协调下,豫中监狱与刘某堂哥办理了担保人手续,刘某感动得扔掉双拐,欲给司法所长叩头,引得群众一片赞扬。 阳城张某,因犯罪被原单位开除,多次就业机会也因此告吹,家庭生活亦更加困难,处处碰壁的他曾一度对生活产生绝望。在司法所不断的教育疏导和帮助下,逐渐走出了心灵阴影,开始新的创业------在县城开设一家经营床产品门市。在矫正期(缓刑四年)的三年内,从一间不起眼的小店,扩展为三间门面,年收入10余万元。太平镇杨某,在司法所鼓励帮助下,自建农家宾馆,年收入可观,带动当地40余户村民纷纷加入开设农家宾馆行列,被南阳市旅游局树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决策探索杂志 记者刘振伟 通讯员金晓 龚国锋)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6 08:11 , Processed in 0.0430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