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投资理财走近普通百姓 许多老年人也将养老钱投入其中希望增值 但现实中名为投资理财实 为非法集资或传销活动的案例频发 ● 保健养生类诈骗 ● 案例 70岁的刘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名自称王晓的保健专家电话中向其推销介绍保健品。 刚开始,刘先生对这种陌生人的推销行为有些抵触,可当他听到对方所介绍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之后,就有些动心了。 本来到这个年纪身上的毛餐多,这位专家讲得很有见解,我就想买一点试试,万一真的有用呢?!刘先生说,最初,他买了一万多元的保健品。紧接着,王晓又向他介绍了其他几类保健品,并称只要购买他们保健品满50万元之后,即可获得补助款104万元! 而当刘老先生真的购买了远超50万元的保健品后,那个从未谋面的专家王晓突然消失,再也联系不上了…… 据统计,在7个月的时间里,刘老先生先后被骗购了51种伪劣保健品,花费90多万元,其中有些还是刷的信用卡。服用保健品后,老人身体未见改善,还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月…… 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 免费体验、降讲座…… 常见诈骗套路有哪些? 买保健品要注意哪些? 如何识破保健品骗局? 人民日报曾有详细指南。 ▼ 01 常见诈骗套路 02 购买保健品的注意事项 03 保健品骗局的识破方法 投资理财类诈骗 十大预警 一 谨记高回报 伴随高风险 老年人选择将自己养老金用于投资理财时,大多是被集资人许诺的高额利息、入股分红所吸引,殊不知当你看中骗子的高回报时,本金已经岌岌可危。如果有人和你说,他们的理财项目收益高、风险低,那么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理财陷阱。 二 投资之前要商量 以免之后受埋怨 老年人辛苦攒下的养老金是与老伴的共同财产,在打算投资前一定要和老伴商量。数十万元的投资支出对家庭来说也属于大事件,老年人除了和老伴沟通外,也要多听听子女的意见。很多老年人投资失败或被骗后,因为事前没有与家人商量,事后更不敢让家人知晓,老人除了遭受较大经济损失外,精神上也承受了很大压力。 三 不贪蝇头小利 免成犯罪帮凶 有的老年人经不住骗子高利息诱惑,购买了理财产品。老人收益后,又将项目介绍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对老人许诺拉人头给予几个点的提成,老人有可能经不住提成的诱惑,介绍身边更多的人也购买理财产品。一旦被骗后,不但自身遭受损失也让邻居成为受害者,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成为了非法集资或传销活动的帮凶。 四 审慎选择投资对象 老人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审慎选择投资对象,做好相关的信息查询工作。各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企业的注册信息,可以查看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和注册地址等信息。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提醒老人: 第一、不要仅凭公司巨额的注册资本就轻信公司具有较强的履约能力,注册资本分为实缴出资和认缴出资,很多公司所显示的注册资本大都是认缴出资,实际并未足额出资,有的还没有到公司认缴出资的出资期限,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第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查看公司的不良信息,如果有提示注册地无法联系等经营异常信息或者其他警示信息,那么就不要选择向这些公司投资。 五 融资企业 资质必查 我国对金融机构实行的是准入制,从事金融业务要取得金融许可证,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如果有企业向老年人募集资金,老年人首先应当在银监会的金融许可证信息网上查询平台查询企业是否具备金融许可证,如果经查询不具备从事金融许可证,就不要参与企业的集资,以免权益受损。 六 融资项目 更要审核 很多非法集资都是打着生态庄园开发、修建养老公寓、投资机场高速路建设等旗号,公开的向社会募集资金。老年人容易被这些高大上项目所吸引,这些项目是否真实存在不清楚,项目是否真正委托募集资金不清楚,项目经营状况及前景不清楚,也没有途径去审核这些项目。其实好多项目都是骗子虚构的,本身并不存在,只是骗子用来集资的幌子。 七 合同先审查 签字要慎重 老人在签订合同前,一定先认真的审查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合同约定的利息。老人要切记凡是签字的都要认真审核,凡是对方的承诺都要落实到文字上。 八 理财有担保 防范于未然 老人在投资理财时,为了降低风险,可以要求借款公司提供担保。对担保公司,还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担保资质和能力,很多公司用自己投资的子公司或者其他关联公司为债务作担保,那么担保能力就很弱。如果担保合同约定承担连带保证责任,那么一旦借款公司违约,老年人就可以要求担保公司承担偿还责任,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降低风险。 九 如若遭受到损失 及时处置不耽搁 老年人投资理财时,如果公司到期未偿还借款本金或者利息,要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发现被骗,集资人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老年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刑事责任,立案后,公安机关会根据案情需要冻结、查封集资人的财产。不要相信骗子拖延的花言巧语。 十 维权务必理性 寻求专业帮助 非法集资和传销活动的受害者大多涉及几十人或者上百人,而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因非法集资被骗,可能毕生攒下的养老金都被骗光,可能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情绪往往非常激动。老人要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依法维权。 编辑 | 荣千一 审核 |李元明 信源 | 人民日报 您可能喜欢 近年来,投资理财走近普通百姓 许多老年人也将养老钱投入其中希望增值 但现实中名为投资理财实 为非法集资或传销活动的案例频发 ● 保健养生类诈骗 ● 案例 70岁的刘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名自称王晓的保健专家电话中向其推销介绍保健品。 刚开始,刘先生对这种陌生人的推销行为有些抵触,可当他听到对方所介绍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之后,就有些动心了。 本来到这个年纪身上的毛餐多,这位专家讲得很有见解,我就想买一点试试,万一真的有用呢?!刘先生说,最初,他买了一万多元的保健品。紧接着,王晓又向他介绍了其他几类保健品,并称只要购买他们保健品满50万元之后,即可获得补助款104万元! 而当刘老先生真的购买了远超50万元的保健品后,那个从未谋面的专家王晓突然消失,再也联系不上了…… 据统计,在7个月的时间里,刘老先生先后被骗购了51种伪劣保健品,花费90多万元,其中有些还是刷的信用卡。服用保健品后,老人身体未见改善,还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月…… 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 免费体验、降讲座…… 常见诈骗套路有哪些? 买保健品要注意哪些? 如何识破保健品骗局? 人民日报曾有详细指南。 ▼ 01 常见诈骗套路 02 购买保健品的注意事项 03 保健品骗局的识破方法 投资理财类诈骗 十大预警 一 谨记高回报 伴随高风险 老年人选择将自己养老金用于投资理财时,大多是被集资人许诺的高额利息、入股分红所吸引,殊不知当你看中骗子的高回报时,本金已经岌岌可危。如果有人和你说,他们的理财项目收益高、风险低,那么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理财陷阱。 二 投资之前要商量 以免之后受埋怨 老年人辛苦攒下的养老金是与老伴的共同财产,在打算投资前一定要和老伴商量。数十万元的投资支出对家庭来说也属于大事件,老年人除了和老伴沟通外,也要多听听子女的意见。很多老年人投资失败或被骗后,因为事前没有与家人商量,事后更不敢让家人知晓,老人除了遭受较大经济损失外,精神上也承受了很大压力。 三 不贪蝇头小利 免成犯罪帮凶 有的老年人经不住骗子高利息诱惑,购买了理财产品。老人收益后,又将项目介绍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对老人许诺拉人头给予几个点的提成,老人有可能经不住提成的诱惑,介绍身边更多的人也购买理财产品。一旦被骗后,不但自身遭受损失也让邻居成为受害者,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成为了非法集资或传销活动的帮凶。 四 审慎选择投资对象 老人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审慎选择投资对象,做好相关的信息查询工作。各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企业的注册信息,可以查看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和注册地址等信息。 在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提醒老人: 第一、不要仅凭公司巨额的注册资本就轻信公司具有较强的履约能力,注册资本分为实缴出资和认缴出资,很多公司所显示的注册资本大都是认缴出资,实际并未足额出资,有的还没有到公司认缴出资的出资期限,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第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查看公司的不良信息,如果有提示注册地无法联系等经营异常信息或者其他警示信息,那么就不要选择向这些公司投资。 五 融资企业 资质必查 我国对金融机构实行的是准入制,从事金融业务要取得金融许可证,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如果有企业向老年人募集资金,老年人首先应当在银监会的金融许可证信息网上查询平台查询企业是否具备金融许可证,如果经查询不具备从事金融许可证,就不要参与企业的集资,以免权益受损。 六 融资项目 更要审核 很多非法集资都是打着生态庄园开发、修建养老公寓、投资机场高速路建设等旗号,公开的向社会募集资金。老年人容易被这些高大上项目所吸引,这些项目是否真实存在不清楚,项目是否真正委托募集资金不清楚,项目经营状况及前景不清楚,也没有途径去审核这些项目。其实好多项目都是骗子虚构的,本身并不存在,只是骗子用来集资的幌子。 七 合同先审查 签字要慎重 老人在签订合同前,一定先认真的审查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合同约定的利息。老人要切记凡是签字的都要认真审核,凡是对方的承诺都要落实到文字上。 八 理财有担保 防范于未然 老人在投资理财时,为了降低风险,可以要求借款公司提供担保。对担保公司,还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担保资质和能力,很多公司用自己投资的子公司或者其他关联公司为债务作担保,那么担保能力就很弱。如果担保合同约定承担连带保证责任,那么一旦借款公司违约,老年人就可以要求担保公司承担偿还责任,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降低风险。 九 如若遭受到损失 及时处置不耽搁 老年人投资理财时,如果公司到期未偿还借款本金或者利息,要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发现被骗,集资人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老年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刑事责任,立案后,公安机关会根据案情需要冻结、查封集资人的财产。不要相信骗子拖延的花言巧语。 十 维权务必理性 寻求专业帮助 非法集资和传销活动的受害者大多涉及几十人或者上百人,而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因非法集资被骗,可能毕生攒下的养老金都被骗光,可能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情绪往往非常激动。老人要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依法维权。 编辑 | 荣千一 审核 |李元明 信源 | 人民日报 您可能喜欢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9 02:42 , Processed in 0.0426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