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鸡蛋放到电钻下,慢慢放下钻头,随着钻头的转动,钻头周围冒起肉眼难以分辨的微雄末。随后,钻头抬起,停止转动,鸡蛋壳上出现一个小圆孔,但蛋膜却完好无损,一滴蛋清都不会流出来。 这是23岁的杨庆源的一项绝活,他甚至能在两分钟内就钻出一个孔、在一个鸡蛋上钻出20个孔。 在这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年轻钳工的计量单位里,没有毫米,只有百分之一毫米甚至千分之一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分之一或者六十分之一。 今年,也是他在国机集团下属郑州恒天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加工部钳工班工作的第3个年头,带着自己鸡蛋钻孔绝技背后的精湛技术,他走上了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 ≡于1996年出生的杨庆源来说,虽然因为发挥失常,本次大赛未能取得理想的名次,但能够走上这个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场,本身就是了不起的。 常言道,紧车工、慢钳工。要成长为一名技能精湛的钳工,需要专注、精益求精,也需要时间的沉淀。而杨庆源做钳工是半路出家,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职教中心学电子技术运用专业毕业后,他做了两年汽车装饰工作,此后才开始学习钳工。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机械方法不适宜或不能解决的加工,都可由钳工来完成。因此,没有极强的定力、强壮的体力,以及手感,是无法在枯燥、暗淡的金属钻床中慢工出细活,制作出精致的高精度零件的。 怎样才能提高手感?杨庆源下班后在网上找视频来补充钳工相关的课外知识时,看到有人在鸡蛋上钻孔,我就想练练。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 他从单位食堂借来鸡蛋练习。钻头要锋利、起落要准确、下钻和切削要稳准,这些要领看上去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他花了5天时间,用了几十筐鸡蛋后,终于成功了。 在鸡蛋上钻一个孔所耗费的时间也从最开始的5分钟缩减为2分钟,但他不满足,他开始在体积更小、蛋壳更易碎的鹌鹑蛋上练习。 如今,他可以在正常大小的鹌鹑蛋上钻6个孔,每个孔的直径约5.5毫米。 、挥得最好的时候,他曾在蛋壳厚度为0.35毫米、蛋内膜厚度为0.08-0.09毫米的鸡蛋上钻了20个孔,每个孔的直径达8.5毫米。 杨庆源对精度十分贪婪,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来提高手感,追求更高的精度。他把手机屏正面向上放在钻床下面,在手机上面放一张A4纸。他要用钻头在A4纸上钻出10毫米的孔,还要保证手机屏不能碎。 这次钳工比赛考的都是最基础的手上功夫,除了对精度的要求外,还考验选手短时间内既保证精度又保证速度的作业能力。很多选手平时可以做出精度很高的零件,但是耗费时间较长,所以平时的&lsquo手感&rsquo练习很重要。钳工组裁判长李英全说。 杨庆源虽是95后,但却有着一些年轻人少有的定性,他可以站在钻床前,为了零件精度0.01毫米的分差耐心作业一整天,我觉得我就适合做钳工。 在师傅李会东心中,杨庆源也是他最得意、最有匠心的徒弟。他特别有悟性,是我带的徒弟中进步最快的。很多东西跟他说一次,他就自己能摸索出方法。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李会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2018年,&lsquo恒天重工&rsquo举行过一次在鸡蛋上钻孔的比赛,他的名次仅次于我,获得第二名,超过了很多工龄10多年的老钳工。 在杨庆源看来,每一个零件都是有灵性的工艺品。他不认为钳工是一个很枯燥的职业,他觉得每次作业时,都像是在赛跑,自己在与精度拼速度。所以,同事们看到他在钻床前一声不吭地锉削、锯切、划线、钻削、矫正时,他实际是沉浸在紧张的赛跑中。 谈及为何半路出家做钳工,他说:姥爷、姨夫都是钳工,感觉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也比较有耐心,就选择了做钳工,也算一种传承吧。 2018年,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赛区,杨庆源获得钳工组第二名。 国机集团代表团领队金真介绍,杨庆源是第一次参加全国的比赛,以前也没接触过绘图。 ≥悉,国机集团大力指导鼓励下属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技能比武,杨庆源所在的恒天重工每三年就会举办一次职工技能大赛,以赛促练,营造员工互相交流、学习的氛围。帮助青年技工成才,实现每一个员工的价值,提升青年技工的职业认同感,&lsquo国机集团&rsquo一直在路上。金真说。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4 15:24 , Processed in 0.0878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