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房产资讯 查看内容

逾10家上市公司脱房 多数是因为钱紧

评论: 0|来自: 证券日报

摘要:  报见习记者 李 正   随着近几年的持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了减速甚至下滑的趋势。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从受监测的主要城市来看,2019年住宅供给量整体小于需求,随着全国市场进一步 ...

 报见习记者 李 正

  随着近几年的持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了减速甚至下滑的趋势。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从受监测的主要城市来看,2019年住宅供给量整体小于需求,随着全国市场进一步降温,预计2020年全国商品住宅将供大于求。

 ≡此,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目前地产行业的情况,首先是在房住不炒政策导向下,房地产投机属性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抑制。其次是从房地产销售、开发建设和拿地情况看,房地产行业没有大幅下滑迹象,表现出了较强韧性。最后是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和强者更强态势,头部企业的营收和盈利增速稳健和突出。

  从短期来看,房地产金融政策有微调可能性,但大幅调整空间不大。这是因为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韧性使得金融政策缺乏大幅放松契机,而经济下行压力使得金融政策也很难进一步收紧。袁华明进一步分析道,从需求端来看,城市化推进和经济向消费拉动转型的大背景,决定了房地产需求有刚性成分,过往几年的房地产调控还为未来房地产需求释放留下了空间,而从供给端来看,过去几年房地产调控对于产能的抑制,或许会推动2020年后房地产行业进入补库存周期。

 】地产的围城,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逃离。

 ≥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超过10家企业剥离了房地产业务,其中不乏一些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比如万达集团、嘉凯城等,此外,还包括年中实施剥离房地产业务的万泽股份、航天科工、紫金矿业,以及年底的大港股份、亚太实业、厦门钨业。

 ≡此,袁华明分析认为,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看,行业正在向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竞争转变,加上金融政策上对于房地产企业投融资的制约,相当多公司的脱房转型,是在房地产产业发展不利情况下的被动选择。

  在谈及对未来上市公司脱房的看法时,袁华明对记者表示,大体量、较高毛利率和发展潜力,决定了房地产行业绝非夕阳,而脱房是否持续,更多的还是撒于房地产行业得发展态势,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

  事实上,在今年剥离房地产业务的多家非地产板块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不仅更改了经营范围(不再包含地产相关业务),甚至还作出了未来不再从事与房地产开发经营相关的业务的承诺,专注主营业务发展。

  在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看来,上市公司脱房的原由很多。其中金融政策收紧,通过剥离房地产业务,来解决资金诉求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夏风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在房地产行业告别整体高增长后,上市公司脱房也体现出其对房地产行业后市发展的谨慎判断。但无论如何,上市公司主动或被动退出房地产业务,都是行业发展优胜劣汰的过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而这未必不是好事。

  综合来看,上市公司所剥离的房地产业务,大多竞争力不强,能够带来的收益有限,甚至还有可能持续大规模投入。因此,夏风光进一步分析称,上市公司剥离房地产业务也有助于其回笼资金,集中力量发展主营业务。

本资讯标题,逾10家上市公司脱房 多数是因为钱紧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2 03:23 , Processed in 0.0439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