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曝光台 查看内容

超越认知藩篱 消弭理解赤字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摘要:   近期,麦肯锡咨询公司荣誉高级合伙人彼得&middot沃克出版新作强大、不同、平等:战胜中美间的误解与差异,引起不写响。这位美国人往来中美十多年,基于亲身经历和深入了解,从历史文化视角分析美国对中 ...

  近期,麦肯锡咨询公司荣誉高级合伙人彼得·沃克出版新作强大、不同、平等:战胜中美间的误解与差异,引起不写响。这位美国人往来中美十多年,基于亲身经历和深入了解,从历史文化视角分析美国对中国存在的误解,认为美中认知藩篱并非不可超越,美国应尝试理解中国。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复杂敏感时期,不少杂音摩擦冲撞交织,美国鹰派不断炒作修昔底德陷阱文明冲突论,鼓吹与中国全面脱钩,以至于引发人们对新冷战的担忧。在此特殊背景下,沃克所代表的美国社会的理性声音显得弥足珍贵。

  沃克的一些看法较为接近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例如,他认为中国人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看得很重,这源自中国曾遭受殖民入侵的痛苦经历;历史文化注定中国惯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军事上寻求捍卫自身利益的能力,而非寻求战争;让中国变得像美国一样是个幼稚的目标&hellip&hellip这些观点为美国人读懂中国提供了有益参考。

  当下中美关系的一个症结正是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偏差。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双边货物贸易额增长了252倍。遗憾的是,心理认知对接明显滞后于经贸关系发展。特别是美国对华认知,因历史文化制度等差异,更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呈现出较大的理解赤字,以至到今天还不乏美国人会问,中国有没有高速公路之类常识性问题。

  这种理解赤字,源于缺乏了解中国的意愿。正如沃克所说,几乎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它(美国)有了解中国的意愿。美国一些政治精英时常偏执地认为,中国迟早会变成跟西方国家一样的所谓民主国家,因此对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文明特性不屑一顾。这种不愿平等对话的深层心态,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明优越论。

  这种理解赤字,来自对华认知的结构失衡。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美国政治精英们对中国的关注过度集中于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然而在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以及其行为动因方面付出的努力却非常少。美国为何屡屡读不懂、看不透、判不准中国?对此,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关键在于忽视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忘记了中国是一个经历兴衰更替和外族入侵却延续数千年而未中断的文明大国。

  这种理解赤字,也不乏人为设置的玻璃幕墙。沃克在书中提到中国追求和谐、双赢的价值理念与和平属性,但美国一些保守派认定,强大起来的中国必然会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威胁,为此四处怂恿他国对抗中国,甚至炮制中国取代美国霸权的所谓百年马拉松战略,意在将普通美国人的对华认知引向歧途。

  中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现实国情不同,存在分歧误解在所难免。解决分歧的正确途径是加强接触与沟通,不断消除认知偏差,扩大相互理解的领域,唯有如此才能管控分歧、消除误判。阻断交流,筑篱修墙只会适得其反。

  消弭理解赤字,保持接触是前提。一个开放、进步和友善的中国,需要走近才能发现,很多外国人说,来之前觉得中国是个谜,来之后自己成了中国迷。沃克之所以得出中国治理模式适合自身发展,有效回应人民需求的论断,正是源自他15年来每年五六次的频繁访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学界先后涌现出一大批 知华派学者,他们基于大量田野调查和深入研究,为美国人深入理解中国打开了更多扇窗。

  消弭理解赤字,彼此尊重很关键。沃克在书中说到,当今中国体制、价值观深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中,必须尊重。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的历史证明,只要放下偏见,抱持尊重和理性态度,美国人是能够客观对待两国差异的,对中国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和深入。沃克认为,中国文化注重名誉和尊严,所以在贸易摩擦等问题上,哪怕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一点点理解,也应该明白中国人不会屈服于这种压力。

  消弭理解赤字,需要超越零和思维。沃克在书中指出,中国追求和谐、双赢,美国则崇尚零和博弈,双方存在较大理念差异。但差异不应成为交流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理由,已故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奥克森伯格曾指出,中国崛起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美国要做的应是调整心态,超越零和思维,而不是针锋相对,制造误解。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过,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方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美国对华认知藩篱并非不可超越,中美合作必将是两国和世界之福。与其尝试改变,不如尝试理解,沃克书中提出的劝诫良言值得听取。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3 05:16 , Processed in 0.0769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