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累计达60余次。其中,2月上旬各地房地产调控超过20次,1月累计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40次。从加码限购、限售,到严查资金来源,各种调控手段正在对楼市乱象进行精准打击。多地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已在市场上得到体现。 之所以出现60余次调控,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楼市过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出现学区房一房难求、价格跳涨等现象。这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变相流入楼市等资本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各地迅速反应,密集出台调控政策,给过热的楼市泼冷水,有力回击了楼市乱象,也是对房住不炒底线的捍卫。 这些调控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且往往涉及多个部门,通过组合拳,对炒房者进行围追堵截,传递了明确的稳房价信号。比如,在卓金融端,针对消费贷、经营贷变相流入楼市,北京从贷前调查到贷后管理都进行了细致规定,且明确对违规行为从严从重查处。上海卓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英的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的意见中,将个人对外销售卓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提高了短期炒房的交易成本。 政策重拳出击,在打击投机、炒房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预期。尽管房住不炒提出4年多来,全方位发力的调控政策效果已经显现,房价渐渐回归理性。但是,过去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楼市一旦出现过热情况,甚至是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市吃于房价大涨的猜想和恐慌。政策及时加码,就是不让投机形成氛围,稳定市场情绪。 ∴地监管部门也以明确表态、打击渲染炒作等方式稳定预期。比如,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首都房地产市厨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投机炒房、渲染炒作,如出现局部量价上涨苗头,将迅速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确保市场稳定。北京、上海、杭州三地先后约谈鼓吹唱涨的房地产自媒体,整顿渲染购房恐慌情绪的风气。 ∩以看出,不管是何种调控手段,都是奔着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去的。实际上,自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住不炒以来,各地调控政策的目标几乎都未变过,体现出了一致性和连贯性,也传递出监管层贯彻房住不炒的决心。此前,个别地方曾试探过房住不炒的底线,但很快就被叫停。 让房屋回归居住属性,事关民生福祉。促进房地产市场降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过去几年,调控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加快构建,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变。近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住不炒定位的重申,以及今年以来各地60余次调控也表明这一定位不会变。政策重拳出击,既要让投机的炒房者绝望,也要让有真实需求的购房者看到希望。 本资讯标题,60余次调控捍卫房住不炒底线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8 09:49 , Processed in 0.0431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