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24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生物信息中心主任高峰教授课题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SARS冠状簿和新冠簿与人类受体在不同温度下结合特性的差异,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该项研究2月22日在线发表在生物信息学领域顶尖期刊生物信息学简报上。 SARS簿和新冠簿对细胞的成功入侵,主要撒于刺突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与人类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之间的相互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科学家针对RBD与ACE2之间的相互作用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绝大多数研究都在室温约27摄氏度下进行。温度是影响簿感染性的重要因素,此次高峰教授课题组揭示了SARS簿和新冠簿在不同温度下,RBD和ACE2结合特性的差异。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平衡轨迹,高峰教授课题组发现,在所选取各温度下新冠簿RBD的均方根波动(RMSF)值都比SARS簿低,构象分布更集中,说明新冠簿RBD结构更为稳定。 此外,研究人员还评估了SARS簿和新冠簿RBD与ACE2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强度,发现在任意所选取温度下,新冠簿RBD与ACE2的结合能力都比SARS簿更强。最后他们还重点分析了导致SARS簿和新冠簿两者RBD与ACE2结合差异的关键残基,为后续相关药物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记者陈曦通讯员赵晖 本资讯标题,研究揭示新冠簿与人体结合能力强于SARS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6-28 13:35 , Processed in 0.37629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