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中国两会启幕在即 乡村振兴话题走热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站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可知,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亿人,而乡村常住人口约5.5亿人。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直接关系到5亿多人的幸福生活,全国两会启幕前,与它有关的话题逐步走热。 资料图:江西新余雨乡村。 赵春亮 摄 唯有每天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才懂农村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侨联主席朱奕龙表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还得迈过人才观,应鼓励支持土专家指导乡村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让土专家在广阔田野中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朱奕龙说,唯有每天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才懂得农村如何发展。他建议,科技部门将土专家纳入农技推广专家库,让土专家也拿到职称证和聘任书。同时,也应建立由土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采取财政补贴和创收分红形式,鼓励支持土专家指导乡村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 非遗技艺能给农村青年带来新的机会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全国政协委员田静表示,非遗技艺应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回归。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乡村小镇青年通过学习传统技艺获得一技之长,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过去10多年,田静在当地培养出300多名紫陶手艺人。他们的年收入从1万多元增长到6万元以上。这是非遗技艺给农村青年带来的机会。田静建议,在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设置非遗技艺专业,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人才,让他们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动力。 产业选择要慎重,不然打击信心 一生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全国人大代表邢利民在山西授阳市贾家庄村当过43年的党委书记。70多年前,贾家庄村还是一片盐碱滩,田地有苗无收成,村民靠甜苣、柳芽、芦苇草果腹。经过几代人治碱种田、兴企办厂、转企兴旅,贾家庄坚守集体主义、共同富裕,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关键要有产业,但产业必须慎重选择、因地制宜。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一旦走了弯路造成损失,伤人感情、打击信心、耗费时间,村民感到没盼头。选好产业后,必须持之以恒,一攻到底。邢利民说。 资料图:云南省昭通苹果专列。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乡村产业振兴,重要的是让产品走出去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认为,乡村产业振兴,重要的是让产品走出去。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支持农业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优质产品申报地方优秀品牌,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 餐饮企业是农业产品的消费终端,需要给予大力支持,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严琦称,应大力推广政府+科技+金融+餐饮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六位一体股份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高科技的东西必须让村民接触到 在快手直播间内,三句话不离牛的全国人大代表吴云波,以其真诚的笑容与不紧不慢的语言表达风格吸粉众多。目前已经有100万粉丝,3亿多点击量。吴云波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是直播这个平台,拯救了我们的合作社。 疫情之下,吴云波称已适应云采访云直播云销售等方式。他认为,在乡村振兴中,高科技的东西必须让村民接触到。一定程度上,高科技的东西已经成了我们能否更好发展须臾不可离的&lsquo武器&rsquo。(参与报道:夏宾 李佩珊 杨会国 范丽芳 刘相琳 李爱平 单鹏)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1 08:17 , Processed in 0.0621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