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3月5日电 题:美丽凤凰村响起少数民族致富歌 新华社记者孙晓辉 院内花红柳绿,院外瓜果飘香,道路纵横交错,小院整齐划一&hellip&hellip踏着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走进山东适城市边院镇凤凰村,干净整洁的农家院映入眼帘,阵阵花果香气沁人心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hellip&hellip在村文体广场上,传来悠扬的歌声,一群手拿大彩扇、身着舞蹈服的村民文艺队正载歌载舞。 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废弃的大土坑,村两委利用少数民族扶持资金,把这里改造成了25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我们平时有了休闲好去处。正在锻炼的村民李苹说。 凤凰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共112户、528人,其中回族群众410人。近年来,凤凰村在各级少数民族扶持资金的支持下,硬化道路、栽种苗木、疏通管道、改厕改灶,解决了多年来基础设施老旧的难题。 我们新建了文体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妇女儿童之家、棋牌室、书吧等功能室,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舞蹈队,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睦氛围。凤凰村党支部书记武玉东说,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家庭和美、降文明的新风尚在凤凰村悄然形成。 基础设施改善了,文化生活丰富了,更让村民高兴的是,自家的收入这几年明显提高了。 凤凰村从事个体私营业主达到95%以上,村里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业主多的特点,通过服务带动、政策驱动,促进全村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群众致富增收的步伐。 我们成立了牛羊肉加工合作社,注册了&lsquo凤古香&rsquo牌牛羊肉商标,村集体通过牵头合作社,为个体经营业主提供销售服务,年收入达6万多元。武玉东说,凤凰村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壮大合作社规模,带动集体、村民双增收。 此外,凤凰村还做活土地文章,成立肥城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金凤凰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进行土地流转,由集体经营管理,将村民从传统的种植模式中解放出来。 村民武京伟说,他除了能得到土地租赁费、种粮直补和分红收益外,还能去合作社及蔬菜加工点务工,每月也有1500多元收入。 凤凰村克服村小、人少、资源少的不利条件,加强三资管理,大力发展边角经济。据介绍,目前全村共在村旁、宅旁、路旁、渠旁等零星地段植树造林4万多株,按照村户分成,村集体平均年收入5万多元;在村南边角的荒滩荒坡发展池藕60亩,在村北荒地发展畜牧小区两处,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近年来,凤凰村先后获得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级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还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们心情也舒畅了,有空就愿意到广场上唱唱歌、跳跳舞。武玉东说,现在凤凰村小广场上每天响起的是一首首致富歌幸福歌。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1 10:02 , Processed in 0.34742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