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汽车资讯 查看内容

欧洲2月汽车销量下跌20% 北美部分车厂减产等芯片

评论: 0|来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

摘要:   2月,欧盟、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的新车注册量下跌20%至850127辆,这是自2013年以来最糟糕的记录。此外,受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不少欧洲汽车制造商对盈利预期产生动摇。   缺芯难题同样困扰着 ...
  2月,欧盟、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的新车注册量下跌20%至850127辆,这是自2013年以来最糟糕的记录。此外,受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不少欧洲汽车制造商对盈利预期产生动摇。

  缺芯难题同样困扰着北美的汽车制造厂。本田由于供应链问题,让其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多数汽车厂停产一周。因为芯片短缺问题,通用的不少工厂和福特旗舰车型F-150也被迫减产。

 …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外电报道 当地时间周三(3月17日),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发布数据,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第二轮封锁以及相关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欧盟、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的新车注册量下跌20%至850127辆。这是自2013年以来最糟糕的记录。

 ∵体来看,西班牙市场的注册量跌幅最大,达到38%;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销量跌幅分别为36%、21%、19%、12%。第一季度,欧洲汽车的产量预期可能会缩减,行业分析师Michael Dean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欧洲市民接种COVID-19疫苗的速度较慢,汽车经销店的空间较小以及疫情引发的经济损失,使得汽车制造商本年度的乐观预期蒙上阴影。

  欧洲几大汽车制造商2月的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大众汽车集团的新车销量下滑19%,旗下大众品牌、奥迪、西亚特、斯柯达和保时捷分别下滑22%、16%、24%、14%、7%。

  由PSA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而成的,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2月的新车销量下跌22%。旗下标致品牌、欧宝(Opel)、菲亚特、雪铁龙、Jeep和阿尔法-罗密欧的销量分别下跌12%、28%、28%、23%、5%、44%。

  雷诺集团的新车注册量在2月下降29%,旗下雷诺品牌、达契亚的销量分别下滑35%、14%。此外,宝马和奔驰的销量也分别下滑14%、23%。

  除了欧洲当地品牌外,来自美国和亚洲的汽车品牌销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数据显示,2月,日产、现代、丰田、起亚、福特的新车销量分别下滑35%、23%、11%、15%、23%。不过,沃尔沃和smart的销量实现增长,两者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4%、64%。

  此外,受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不少欧洲汽车制造商对盈利预期产生动摇。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Herbert Diess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由于今年芯片短缺一直困扰着汽车业,导致10万辆大众汽车无法生产。集团无法在2021年弥补这一亏损。

  事实上,缺芯难题同样困扰着北美的汽车制造厂。当地时间周二晚上,本田方面表示,由于供应链问题,其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多数汽车厂停产一周。本田进一步补充,因为疫情、美国港口拥堵、芯片短缺,以及过严寒天气等原因,除了本田墨西哥工厂尚未宣布减产外,其在安大略省、俄亥俄州、阿拉巴马州和印第安纳州的几家工厂都受到冲击。

  在此之前,通用汽车因为芯片问题已经让不少工厂减产,并警告称,受此影响公司今年营业收入有可能减少20亿美元。福特汽车也曾表示,芯片短缺可能造成公司在2021年损失25亿美元的利润,旗舰车型F-150也因此被迫减产。

  在专家看来,造成汽车缺芯的原因很复杂。有一种说法认为,去年疫情期间,不少汽车厂家停产;而庞大的消费电子行业借机抢走了芯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编译)

  相关阅读:

  两会代表委员谈汽车——关键词之强芯

本资讯标题,欧洲2月汽车销量下跌20% 北美部分车厂减产等芯片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0 22:52 , Processed in 0.0449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