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农业芯,要打牢基础,推进种业创新;要做好规划,坚持问题导向;要系统推进,构建产业格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黑土地上备耕正忙。选啥种,一时间成了老乡们的热议话题。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六农场的种植户颜光菊,心里早有打算。去年,黑龙江罕见遭遇台风三连击,她家270亩水稻却未受影响,主要归功于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龙垦2021新品种。颜光菊说:台风刮不倒,霜冻受伤少!好种子有了,今年好收成也可期可盼。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黑龙江喜迎十七连丰,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一,正得益于提前谋划了种子的大文章。十三五以来,黑龙江共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品种906个,大豆、水稻、小麦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主要农作物自育品种种植占比87%。放眼全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95%以上。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小种子撑起大农业,成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 近些年,我国种业不断发展进步,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是可控的。然而,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一些粮食作物单产仍较低,少数蔬菜品种还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种质资源保护不够……这些短板弱项,正是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着力点。只有持续做强种子这一农业芯,才能让14亿人不仅端得牢饭碗,也能吃得好饭菜。 做强农业芯,要打牢基础,推进种业创新。种子是农业基础,种质资源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对此,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容量计划翻4倍。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说:这一排排‘金疙瘩’,是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建立健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保护利用体系,为挖掘优质种子基因、创制育种新材料、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夯实了基础。 做强农业芯,要做好规划,坚持问题导向。为此,黑龙江着手编制全省十四五种业创新发展规划,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明确目标、任务、措施。规划的目光要长远,发展的脚步则要坚实。做强农业芯,要主动到田间地头汲取智慧,实地调查研究种企所需、农民所想、消费者所盼。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因时因地精准施策,就能激活种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做强农业芯,要系统推进,构建产业格局。在农业种业发展链条上,种质资源、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是缺一不可的环节。以北大荒集团为例,旗下垦丰种业有目前中国种企中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在国内首创流水线育种方式,由首席科学家负责,全创新链流水线运行;面向种植户、农村,打造30个新品种展示中心,因地制宜推广优质品种。面向未来,应当进一步提升产权保护水平,鼓励深化科企合作,促进育种资源、人才、技术等向企业聚集。深化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实现保护、利用、发展有机统一,才能有力推动研发与应用、保护与创新。 打赢种业翻身仗,关乎国计民生。以保障安全为前提,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黑龙江有条件、能力和信心搞好种业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作者为本报黑龙江分社记者) 本资讯标题,做强农业芯,种下金疙瘩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2 15:03 , Processed in 0.0977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