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曝光台 查看内容

北大荒,已成货真价实的北大仓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摘要: 我开了8年&lsquo斯大林八〇号&rsquo拖拉机,当时就这一台,还是赵光远他们去接来的。 赵光远、斯大林八〇号!这不就是1950年5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北大荒上的铁虎中两大主角吗?当年八一五农场春耕,赵光远驾 ...

我开了8年&lsquo斯大林八〇号&rsquo拖拉机,当时就这一台,还是赵光远他们去接来的。

赵光远、斯大林八〇号!这不就是1950年5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北大荒上的铁虎中两大主角吗?当年八一五农场春耕,赵光远驾驶斯大林八〇号这台铁虎呼啸前行。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在他们手中一天天变成了广阔良田。眼前这位91岁高龄的王九鹏老人,正是曾和赵光远一起拓荒的战友。

一晃70多年,铁虎早已不用,八一五也成了今天现代化的鹤山农场,但北大荒人的故事一直在流传。

1950年8月16日,我是那天到这儿的。在鹤山农场的家里,王九鹏对记者说。他甚至记得那年农历八月初一下了场大雪,粮食没长成就降温了,大家啃的还是苞米棒子。当时,20出头的小年轻们总问,啥时候能吃饱一顿饭?啥时候能有房子和道路?直到苦干一年后,荒原开始长出粮食。吃饱了肚子,还有钱买牙粉。从那会儿我就明白:干啥都得受点苦,干啥都得好好干!

记者慕名走进当地的九三博物馆,巨大浮雕塑像上,成群的开拓者们正目视远方,踏荒而来。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奋斗史,先后有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一批批赶赴北国荒原,投身这人类垦殖史上惊天动地的拓荒。在这里,有中国第一位女子拖拉机手的飒爽英姿,有我们立志到边疆去成家立业,干上一辈子的壮志豪情,有一定要把我的骨灰送回雁窝岛,我是北大荒人的最后嘱托&hellip&hellip

在北大荒博物馆,高高的故人墙镌刻着12429个已逝者的名字和一行字: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见者无不动容。沉甸甸的档案里,是金闪闪的光荣。改装农机具,一次次打破当时的全国最高纪录;强攻寒地水稻直播高产课题,突破水稻亩产千斤关,成为北大仓;认定为党多工作一天,我就多赚一天&hellip&hellip从1947年拉开第一犁,到1995年,北大荒粮食产量已超过百亿斤,真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70后王金柱是第二代北大荒人。他告诉记者:当年春播、秋收时节,凌晨两三点就下地干活,整宿整宿不睡觉。甭管白天黑夜,北大荒的土地上总是热气腾腾、灯火通明,抢占农时、抢拼产量就是他们的战争。

去了北大荒,记者更加懂得奇迹是奋斗的另一个名字。

今日北大荒,粮食综合产能连续10年保持在400亿斤以上,巨人肩头还站立着九三、完达山、垦丰种业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品牌。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70多岁的北大荒有着新使命。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的历史担当不变。过去先辈是战天斗地、开荒种地,现在我们要在市场的汪洋中去打拼。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说,有中国现代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保障,有农垦改革助力,北大荒人有信心!

这信心,也来自后生们的接棒。85后张磊是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北大荒人,毕业后回到鹤山农场。打小在这片土地长大,张磊喜欢找国外农机作业的视频来看,他对记者说:机车更新换代快,得经常学习,不断武装自己。可不是嘛,去鹤山农场农机中心走上一圈,从早期中小型农机具到世界一流现代化大马力,简直就是一部农机发展史。

对新一代北大荒人来讲,斯大林八〇号拖拉机已是久远的记忆,但稳产增产、种子科研、黑土地保护&hellip&hellip铁虎的劲头每天都迸发在骨子里。

接着干,把北大荒精神传下去!张磊记住了爷爷的话。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0 14:19 , Processed in 0.0998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