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无电梯的多层住宅约有12万个门洞具备直接加装条件 ■记者 史博臻 走进静安区临汾路375弄,小区入口左边第一排第一幢便是1号楼,一台灰色的钢结构电梯紧贴着淡黄色的墙壁,乘梯而上,一键直达任意层。 电梯投入使用后,吸引了很多居民来参观、体验,好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年人纷纷为加梯工程竖起大拇指。很多心动的居民走进居委会,表达强烈的加梯愿望。据调查,临汾小区46栋售后公房中,至少八成居民表示支持加梯。 推动加装电梯从个案走向量产,上海走过整整10年历程。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加快改善老年人出行状况、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去年9月,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被列入民心工程。 今年,上海计划完成电梯加装不少于1000台。房管部门正按照 民心工程部署要求,会同各区进一步形成合力,当务之急是推动小区加梯可行性评估全覆盖、各街镇启动加梯工作全覆盖。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无电梯的多层住宅约20万个门洞,经评估,具备直接加装条件的约有12万个。 加梯要求明、环节简,方便居民走对路、找到人 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老公房加装电梯继续提速。据市房屋管理局昨天透露,截至今年3月,已有2498个门洞通过居民意见征询,其中,今年一季度为795个,超过去年总和;已完工投入运行734台,其中今年一季度完工219台,正在施工的有497台。陡增的数据,凸显出市民对加梯的渴望。从推广效率来说,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并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重推动力。 首先,政府扶持的利好清晰可见,要求更为明确,环节也愈加优化。关于进一步明确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审批管理等要求的通知将审批环节简化为规划公示、房屋安全性论证、建设监管、特种设备监管、竣工验收等5个环节;关于公布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业主出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提出了业主出资指导标准,为协商提供依据;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操作指引形成了加梯意愿提出、方案共识达成、代建合同签订、建设流程办理、运维机制建立等22个环节;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案例汇编为加装电梯提供了参照样板,形成加装电梯的正面导向。 市房管局会同财政、公积金等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将财政补贴标准由原来的不超过24万元/台提升至28万元/台,同时,允许业主提取卓公积金用于支付加装电梯建设费用,减轻业主的资金筹集压力。为了提高加梯政策和路径的知晓率,相关文件、牵头部门、联系电话等信息都公开可查,让居民咨询答疑走对路、找到人。 其次,就小区试点来说,成功案例越来越多,提供了不少鲜活经验,还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方法,值得借鉴。 ∪如整体装配式电梯,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在一天之内拔地而起,不仅没有脚手架,也环境友好。此外,立足于加装电梯全生命周期的人工智能管理,一些街道积极探索、开发并上线管理系统,成为首批上海市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嘲。 专业人做专业事,加梯效率节节攀升 随着加装电梯逐渐铺开,不少街镇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 作为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五里桥街道的加梯呼声一直很高。而黄浦区老旧多层住宅加装成功的第一部电梯,就诞生在这里。 从第一台到如今的第11台,五里桥街道的加梯工作始终离不开一条主线:党建引领。去年,鼎达公寓1号楼、3号楼仅用时9个月就完成了两部电梯的加装工作,刷新纪录。为此,街道还向全体业主、业委会颁发了神速加梯后援团的荣誉称号。 殊不知,正是在党建的引领下,神速加梯后援团才有了施展身手的平台。业委会主任那本厚厚的加装记事本,真实还原了经历的那些事儿。加装电梯,每层楼的居民诉求都不尽相同,如何找出居民们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桥一居民区党总支紧密团结党员群众,充分运用三会制度,协助业委会,召开业主意见征询会、协调会,帮助居民内部协调,妥善化解矛盾。 有过来人总结,加装电梯,前期是一场攻心战,后期更是一项技术活。因此,不少居民向第三方专业组织求援,由其对资源整合、技术指导和流程操作把关,其客观评估也有利于促成合理的利益调处方案。 每一个成功加装案例的背后,都离不开热心居民、装梯能人和老娘舅们的辛勤付出。不少街道也积极介入,一方面搭建协商平台,提高基层自治水平,另一方面,还主动跨前一步,把基础性的硬件勘查工作做在前面。在推进加梯工作的这些年中,各种专业第三方机构也陆续涌现,提供从征询、规划、加装到维保的一条龙服务。 大家各尽其职、齐心合力,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加梯效率自然提速,成功案例遍地开花。 本资讯标题,从个案走向量产,上海加装电梯提速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4 14:11 , Processed in 0.23551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