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曝光台 查看内容

安徽:构建教育扶贫创新模式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近年来,安徽省教育战线在教育扶贫实践中,针对农村教育的资源均等化和学生就业等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构建了多个极具特色和成效的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广。 ...

近年来,安徽省教育战线在教育扶贫实践中,针对农村教育的资源均等化和学生就业等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构建了多个极具特色和成效的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广。

探索实施铜陵模式。为破解择校热的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2006年,铜陵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消重点学校光环,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均衡资源配置,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改变学校差异过大的局面,使每一所学校都能够吸引家长、留住学生。铜陵市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安徽开启了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铜陵模式享誉全国,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

探索实施炎刘模式。针对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的现状,安徽省教育厅驻李桥村扶贫工作队主动与准南师范学院联系,合作开展了顶岗支教扶贫工作,2015年至今,已选派十批共310名大学生在炎刘学区9所小学开展顶岗支教扶贫活动,极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师资短缺和结构失衡等问题,被教育部总结提炼为大学校与小学校,大学生与小学生多方共赢的教育扶贫炎刘模式,将其列为全国教育扶贫的典型案例并推广到安徽阜阳和新疆和田等地区。

组织开展求学圆梦行动。英安徽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遴选省内26所具有特色的本专科高校针对农民工群体进行专项招生,涉及农学、电子商务等20多个专业,共招收各类农民工近1.6万人。利用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实施互联网+农民工继续教育,形成助力求学圆梦行动的安徽模式,入驻园区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达108所共建共享课程5000多门,农民工在线学习人数2.5万多人。

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围绕贫困地区当地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业,找准科技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建设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抓好科学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探索科技扶贫新模式,形成企业、科技人员、贫困户的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如皖西学院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结合大别山区的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开展畜牧产业扶贫培训和种植大户产业帮扶,助推杨仙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产业先行。

开展高校食堂面向采购。本着方便就近、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省内所有高校分别定点对接贫困县进行食堂采购,并在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场、教职工生活区等公共区域铺设消费扶贫智能专柜,全省高校共计划设置智能专柜1019台。同时,各校将面向采购由学生食堂拓展到工会福利和教职工生活消费。如安徽理工大学与阜阳市颖东区政府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种植、直送式配送,建立学校、种植基地无缝对接机制。(周畅)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0 07:13 , Processed in 0.059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