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装修亦然。然而,多级转包套路多,监管缺失维权难,满分承诺负分施工,精装房变惊装房……群众吐槽装修市场处处坑。一些地方相关矛盾纠纷突出,成信访高发领域。水深套路多,业主维权难,卓装修信任黑洞呼唤全链条治理。 ~装房变惊装房现象,媒体早有报道,而精装变惊装还没入淄塌了,这也绝非是个案。也正如媒体所报道的现象,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住宅装修业务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然而调查发现,不只精装房问题多,二手房装修销售色彩过重,计价方法复杂,同样套路多、维权难。上述,无疑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装房变惊装房是多方面导致的。最基本来理解,合同陷阱辨别难,行业标准缺失,人员资质不清,是目前装修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监管难导致市场形成恶性低价竞争,尤其监管机构缺乏完善的、精细化的行业评估标准及严厉的处罚措施,监管执法人员有限,常处于被动监管状态。加之,消费者防范意识差,极容易被不法企业忽悠蒙蔽。 ◆制惊装房现象,强化市场监管是首要的。需要多部门全链条严打欺诈哄骗,规范家装行业降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正在积极出台举措,比如重庆市场监管部门从广告、合同两个关键点着力,在九龙坡区房地产在售项目中探索推行不利因素告知机制,涉房投诉举报、信访量下降明显。应该说,监管部门理当创新监管举措,规范市场秩序。 同时,也亟待相关制度的完善。有专家建议,推行第三方监理人制度,加大装修公司后期行为约束力度。还如,南京市曾出台办法提出,现场公示的样板房必须在项目交付后3个月才能拆除,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最低保修期限为两年,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期为5年。这些均值得尝试。 行业自身也应强化自律。据悉,目前装修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流动性过高,还是马路工人、游击队为主,施工质量只能靠工人良心。越是如此,越需要行业本身增强依法诚信理念,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偷工减料、压缩工期,放松了对品质的把控,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身发展的设障。故此,相关企业理当恪守底线行事。 此外,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当增强消费防范及维权意识。有的市民就表示,装修公司签的合同好几页,很多看不懂,有不少隐藏条款一般人发现不了。对此,个人在签订相关合同时,理应多些警惕,谨防遭遇合同陷阱。当然,面对自身权益被侵害,更需要站出来依法维权,这有利于倒逼市场更加规范。 本资讯标题,精装房何时不再是惊装房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3 08:41 , Processed in 0.0484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