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诸葛亮躬耕于襄阳?闹笑话了吧!

评论: 0|来自: 一点资讯

摘要:   8月21日早上,雍亲王还在睡梦中,就接到南阳新媒体联盟的电话,说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原来是认证为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的微信账号汉水襄阳发布的一篇歪曲南阳武侯祠和诸葛亮文化节的文章。诸葛亮隐居于襄阳 ...
  8月21日早上,“雍亲王”还在睡梦中,就接到南阳新媒体联盟的电话,说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原来是认证为“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的微信账号“汉水襄阳”发布的一篇歪曲南阳武侯祠和诸葛亮文化节的文章。
“诸葛亮隐居于襄阳、躬耕于隆中?”官方官媒官微的发布在我的心目中向来都是神圣、严肃、权威的象征,代表着党,可是,湖北的某些官微也是这样的吗?它下的直接论断,是在打南阳人的脸,还是在打它自己的脸?作为一个南阳人,一定要好好的“教训教训”他们,给他们和我们的下一代讲清这个问题!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有过数十年的躬耕生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就发生于诸葛亮躬耕之地。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明明白白地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更有大量史料和学者研究证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上图:岳飞书出师表

  文献记载岳飞:“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这段文献讲的大概意思是说:在公元1138年,也就是南宋绍兴八年八月十五的前一天,岳飞领兵路过河南南阳,到南阳武侯祠拜谒了诸葛亮,适逢天阴下雨,就在祠内住了下来。入夜之后,秉烛殿内,观看前代贤士留在壁间的赞颂诸葛亮的诗词和文章,以及前后出师二表,看着看着,情不自禁,泪如雨下,当天晚上,他思绪万千,竟无法入睡,坐着等待天亮。第二天早晨,祠内的道士给他倒茶请安,然后摆出文房四宝,请题词留念。于是,岳飞便飞笔走纸,把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写了出来,在写的过程中,他异常激动,涕泪四流,写完搁笔,才觉得胸中郁闷之气稍稍得到舒展。

  诸葛亮躬耕地是南阳卧龙岗,“隆中对”的说法是错误的,“草庐对”已经说了1700多年了。 看过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卧龙岗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是刘备三顾茅庐故址,也是著名的草庐对的诞生地。注:草庐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河南南阳新野县)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南阳城西卧龙岗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龋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为刘备奉献草庐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三分天下”的草庐对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草庐对成为千古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政治和军事谋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草庐对具有典范价值。草庐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构想之一,在政治谋略和战略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草庐对原文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诸葛亮集.文集.黄陵庙记一文中,诸葛亮说:“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此处“躬耕南阳之亩”意指“躬耕南阳(卧龙岗)”。

  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的历史地理专著,该志书卷30南阳府山川条中称:“卧龙岗在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往,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中。世人喻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云。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该志书在卷30南阳流寓条又称:“诸葛亮,本琅琊人,汉末避乱,寓居南阳之西岗,躬耕陇亩。”

卧龙岗就在南阳,千百年来,南阳卧龙岗流传着很多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故事。就连诸葛亮自己也称自己为“卧龙先生”,号卧龙。

  上图:京剧空城计剧照

 ⊥连历史以来的文艺作品也都是以南阳为原型塑造诸葛亮的,比如京剧空城计中的经典唱词就介绍到: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出山前隐居处,诸葛亮回忆自己出山前是一个悠闲散淡的隐居之士,由此引出刘备三顾茅庐,自己得遇贤君,从此开始了三分天下,改写乾坤的一生。

  京剧原文: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汉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抚琴)

  (哈哈哈……),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与全国其他的诸葛亮纪念地相比,南阳卧龙岗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在唐代,南阳卧龙岗就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李白南都行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陋室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表明南阳卧龙岗在唐代已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游览祭祀。就连现代名人作家二月河也明确表明态度的说过:“一、历史不是泥巴捏的;二、历史不属于有钱人。”
旧时,南阳襄阳都是郡,南阳是“南都”,“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与首都并称之地,无论如何要比襄阳高大上许多了吧。就在咱们南阳也有民谣曰:“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上图:湖北人顾嘉衡所书对联

  清代,在南阳做知府的湖北人顾嘉衡写过一幅著名对联:原文是"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上联是说,诸葛亮一心为国,并不分君主是贤明的刘备还是昏庸的阿半斗;下联说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传诵赞扬,又何必分辨什么襄阳、南阳呢?顾嘉衡是湖北人,当时又连任河南南阳知府,为了既不得罪故乡人,又不刺伤为官地,只好来个"和稀泥"。但是顾嘉衡从另一个层面已经认同诸葛亮躬耕地是在咱们南阳的,要不然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提此事。所以我们要感谢全国各地替南阳卧龙岗宣传诸葛亮躬耕地的地方。

当然还有大量的证明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历史文献暂且不去考究和整理了,无论是从离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地方记忆来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极其合情合理的;南阳人不去争论诸葛亮躬耕地,是因为躬耕地本来就是南阳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怕丢失。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8 09:57 , Processed in 0.0799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