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散散分布在深山里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人们称其为麻雀校。由于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生源少,一度成为阻碍农村教育优化提质的瓶颈。 但在永州新田县,一年多时间里,这个难题已经解决。撤点并校、内涵提质、盘活资源&hellip&hellip曾经的麻雀校如今五脏俱全,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了新的风景。 娃娃们回来了,读好书不必再去远方 今年春季开学,新田县金盆镇骆铭孙村骆铭孙学校又多了27个孩子。如今,全校2个班共47个孩子,校园里书声琅琅。 74岁的村民骆柳保看到自己的两个孙子回来,满是轻松。3月初,孩子们在此读二年级。 以前,两个孩子在距村里4公里外的金盆镇中心小学就读。由于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接送孙儿一度成了老人的重担。我老了,背不动他们的书包了。老人感慨。 谁能帮自己减轻重担?2020年底,应邀去骆铭孙学校开的一场特殊会议,让老人有了盼头。 走进校园,多媒体教学设施、功能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小球场&hellip&hellip老人对中心小学再熟悉不过了,眼前所见实景,令他心里直嘀咕这哪有什么差别。 他和村民们坐在一起,听着新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宣讲。 金盆镇中心小学将从教学计划、内容等方面全面管理骆铭孙学校;和双碧学校结对,对方提供派驻走教教师定点上课等帮助;全部联网,每班都有班班通,并配备一间以上直播教室;3名固定教师全是年轻的公办编制教师&hellip&hellip未来,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村外好学校同课表、同试卷、同内容、同质量的教学。 家门口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老人心生欢喜,在电话里对儿子儿媳炫耀,最终说服了他们。 4月18日上午,记者在学校看到,25个二年级孩子正与金盆镇中心小学同屏同步上语文课,骆柳保的两个孙子学得很认真;而22个一年级孩子,正在电子阅览室里齐声读着课文。 此时,分管该教学点的金盆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刘贤仁正思考着一项新任务最近他接到不少家长的来电或实地探访,今年9月份,这里将会有更多孩子回来,他估摸着突破100人不成问题,得提前筹划。 小火种留下了,每一份成长需求都值得尊重 104个农村教学点如今变成24个,新田县的一些小火种却未被遗忘。 4月20日上午,阳光正好,新田县毛里中心幼儿园查林村分园的操场里,19个孩子正在嬉戏玩耍。两层小楼,一楼是漂亮的教室,二楼是留守儿童之家,每天放学后会有不少孩子在此活动。 此前,这里是查林小学,撤点合并后,这里改建成幼儿园。 这是新田县农村教学点优化工作中对闲置资源整合的缩影。去年以来,新田县已将14所符合条件的村级教学点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吸收870名幼儿就读;闲置校舍统统不浪费,新建成了87个留守儿童之家。孩子放学有去处,不少家长直呼放心了。 再微小的星光,也有照亮希望的力量。骥村上槎小学,便只为两个孩子而存在。 4月20日下午,同为7岁的李宇航和李绪荣正在操场玩耍,整个学校就他俩共同接受一年级课程的学习。 只有两个孩子,符合撤点合并的要求,为何不撤? 原来,由于种种原因,两个孩子现在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看到老人家的特殊困难,这所特殊的教学点被保留下来。多媒体联网教学、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躇全部配齐,还有一名专职教师。该有的我们都有,该学的我们都能学,这是两个孩子的真切感受。 他们每天都在上形,教学资源格外集中;学校评优栏上的名字轮着来,原本内向的两人自信心反而提高了不少。学校有时候也很热闹,放学后总会有小伙伴来留守儿童之家玩耍;班主任何丹更像是妈妈,天天都能在学校吃上她亲手做的午餐&hellip&hellip他们并不孤单。 今年9月,他俩就要从这所学校毕业去新学校读二年级了,而何丹还将驻守这里迎接新孩子的到来。她从当地教育部门打听到,设立二年级、迎来新同事已提上日程。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0 06:30 , Processed in 0.0430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