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吉林:筑牢农业根基 守护黑土粮仓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

摘要: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   吉林牢记嘱托,切实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明确提出 ...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

  吉林牢记嘱托,切实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粮食产量要迈上800亿斤新台阶。

 ∑学谋划,实干为先,吉林正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实施保护性耕作维护粮食生产安全

  切实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开耕喽!马占有拉高调门,一声令下,只见8台大型播种机同时启动,沿着整齐的田垄,缓缓向田野远方驶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光景看春耕。作为吉林省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马占有今年承包了360公顷土地,托管土地面积更是达到1360公顷。虽然咱们这儿开春比南方晚一些,可我们早早就开干了,检修农机具,筹备种子、化肥,一刻也没闲着!

  马占有带记者走入大田,只见油黑的土地上覆盖着一层薄的秸秆碎:6年啦!咱们合作社承包的土地全部采用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模式,好使!

  怎么样,地力是不是见长?一旁的榆树市农机总站农业技术推广科科长闫加永问。春天将去年收获后的秸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风吹雨淋,秸秆慢慢腐烂入土,成为有机质,更重要的是,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扬沙。

  保护性耕作我已经坚持了5年,粮食一斤也没少打。马占有笑着回答。

  作为连续多年的全国产粮大县,榆树市始终主动担当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集中连片的黑土地,如何让其可以永续利用,是当地农业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数据显示,在开垦60年后,榆树市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而在一些耕地实施秸秆全量还田的保护性耕作5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0%。闫加永说。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始察时指出,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吉林是大国粮仓之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3月2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领导小组,高位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并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达到4000万亩,粮食产量迈上800亿斤新台阶。

  实践证明,抓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和稳定粮食生产是相得益彰的,我们一定扛稳产粮大省的责任,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抓好科技兴农的牛鼻子

  盐碱地变成鱼米乡

  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长盐蓬草,不长棉和粮。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大安市,是全省盐碱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市203万亩耕地之中,盐碱地面积达174万亩。

  走进坐落于大安市区西南部的海坨乡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厅,无人机拍摄的实时镜头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高天阔云之下,灰白色的地块散落分布,但靠近公司的地块,却呈现出象征着生命力的黑褐色。

  5年前,我们从脚下这块土地起步,致力于盐碱地改良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已成功对6.5万亩盐碱地完成改造,让这些土地长出了深受市场欢迎的弱碱性水稻。公司技术研发负责人高亮说。

 】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盐碱地变成鱼米乡?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淡化表层和熟化耕层,简单来讲,就是将盐碱地块用淡水稀释,再施以有机肥。高亮介绍,目前,经过改良的盐碱地pH值从11降至8.5以下,盐分降到0.3%左右。

  测量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在四平市梨树县泉眼沟自动气象站,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杜鹏飞正有条不紊地操作,记录着试验数据。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近年来,通过校地融合,推进科技入田,梨树县吸引了来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导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前来科技助农。中国农业大学在梨树县成立以黑土研究为基础的实验站,科研团队人数从最初的40人发展到130人,成为推广、应用、完善梨树模式的有生力量。

  3月29日,长春。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人民政府签署框架协议,决定共同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这是中科院在系统总结黄淮海渤海粮仓等农业科技攻关重大任务后,针对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严重、地力透支等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问题,启动的又一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吉林计划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至2800万亩;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目前已下达资金44.52亿元。全省还采取技术指导和组织培训的方式,选派各类农技专家走村串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目前已培训226万人次。

  积极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吉林市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里,农场负责人肖建波抑制不住喜悦,忙啊!卖余粮、备春耕,招待全国各地的客商。

  打开手机云监工,网络那头,县里帮忙联系的网红带货主播正卖力吆喝:三系稻花香,透亮、甘甜、香啊!

 ∨月丰是全县第一个注册的家庭农场,取名时脑子里蹦出秋田丰收的景象。肖建波提起自家农场的来历。那是2013年,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注册时流转土地50公顷,如今为300公顷,农田面积逐步扩大,大型农机有了用武之地。走进库房,只见大马力拖拉机、水稻高速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足有80多台(套)。购置这些大家伙,政府补贴三成多。肖建波说。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业和农民,已经成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秦吉说。

  走进四平市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机器轰鸣,技术工人忙碌穿梭,热火朝天。厂房外,一车车原粮正被源源不断卸下,送进企业的仓库。目前企业年产各类酒精30万吨。公司总经理孙国敬介绍。

  今年2月,新天龙公司与四平市18家农民合作社喜结粮缘,自愿签约,农户变储户、粮食变存折,规模经营土地10万亩,形成了粮食银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所谓粮食银行,就是耕种前,企业为合作社预付50%耕种本金,粮食收获后,合作社以籽粒粮食存入粮食银行,企业再支付耕种成本的50%资金。粮食作为活期存折存入粮食银行,粮食烘干收成本费,不足3个月免收保管费,3个月以后售粮,按每天每吨2角钱收龋管费。售粮后,粮食银行扣除运营成本,增值收益全部返还,由合作社和农民按约定比例分红,作为农民粮食活期存折利息。

  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探索农业合作化的热情,真正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四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琦说。

  2015年到2020年,吉林省家庭农场数量从1.3万个增至14.6万个,农民合作社从6.3万个增至8.4万个,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00个,通过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76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助力吉林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吉林省提出新的目标:利用5至10年时间,推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产值接近万亿级规模。

本资讯标题,吉林:筑牢农业根基 守护黑土粮仓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23 15:09 , Processed in 0.0446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