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天然优势叠加科技支撑 内蒙古河套农业走向更高端

评论: 0|来自: 科技日报

摘要:   小小一粒种子,重构发展格局。从2020年5月开始,巴彦淖尔市开始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目前,种质收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入库作物种子、地方特色作物种子20000份,土壤标本6665份,植物标本1000份。 ...
  小小一粒种子,重构发展格局。从2020年5月开始,巴彦淖尔市开始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目前,种质收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入库作物种子、地方特色作物种子20000份,土壤标本6665份,植物标本1000份。

  河套面粉的蛋白质、面筋值、沉降值、粉质指标、拉伸指标都很高,号称面粉里的‘五项全能’冠军。我们细分出了馒头面粉、面条面粉、饺子面粉和饼干面粉。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总裁白保林托起一个4.8公斤装的特质颗粒有机面粉礼盒向记者介绍,这种平均每斤价格在130元以上的高档面粉一斤难求。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进行了走访。作为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所在地,巴彦淖尔市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发展思路创新,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河套灌区农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种质资源:打破国外市场垄断

  中国葵花看河套,河套葵花看五原。在五原县本土企业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板上,吸睛之处不是他们将在2024年承办第21届世界向日葵大会,而是袁隆平院士活动的身影。

  2010年以前,我国葵花种子95%由国外公司培育。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平告诉记者,为打造种业的自主品牌,公司成立了向日葵研究院,与袁隆平院士合作,专注于食葵种子选育、生产、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引领了中国向日葵产业品种杂交化和品质化两次技术革命。

  近年来公司研发出优质食葵品种,一举打破外国食葵杂交种的市场垄断。目前五原县年育种能力达260万斤,经销种子440万斤,全国65%的食葵种子在此集散。张永平说。

  小小一粒种子,重构发展格局。从去年5月开始,巴彦淖尔市开始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目前,种质收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入库作物种子、地方特色作物种子20000份,土壤标本6665份,植物标本1000份。4.5亿元投资全部完成后,小麦、向日葵、玉米、沙生植物、瓜果蔬菜等多个专项产业园和若干良种繁育基地,将形成对种质基因库的众星捧月。

  土地治理:进行资源重新赋能

  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让人感觉时空穿越:干召庙镇民主村的观光园内,樱花、海棠花正在怒放。乌兰图克镇鲜农农业科技园里,香蕉、石榴已经安家。

  市委提出要以亩均效益论英雄,我们首先要做足土地的文章。临河区区长张如红说,用智能温室保护土地、重新赋能,我们实现了南花北育、南果北种。乡村旅游启动了,三产融合也发展起来了。

  引黄灌溉,河套地区面临土地盐碱化的困扰,马尿盐土、白盐土、白僵土等各种盐碱,白茫茫一片,严重影响地力。其中,五原县有耕地230万亩,形成了123万亩盐碱地。2018年初,总投资1.5亿元的五原县5万亩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县里与中国农科院等17家科研院所、30位专家合作,开展22个研究课题试验,引进73家企业试验改盐新技术21项、改盐新产品36个。

  今年春天,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荣义村种植结构走向多元化,从只能单一种植葵花,到大面积种植小麦、玉米、牧草等作物,村民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我们村里的土地位于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区内,过去一步三样土,产量上不来。村民王成林说,改良后,亩均增产20%以上,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国70多个旗县区都来参观。

 ⊥彦淖尔市副市长、五原县委书记郭占江介绍,全市盐碱化土地面积48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接近一半。五原县把5万亩盐碱地改造的示范模板放大8倍,完成盐碱地改良40万亩。如果全市把五原模板放大10倍、耕地赋能提质2个到3个等级,就能再造一个河套。

  品牌建设:引领高效发展之路

  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巴彦淖尔市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被国家气象局认证为黄金种植带,农业生产得天独厚。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说,以品牌化思维谋农业,成为现实选择。

  早在2017年7月,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发展思路,推进农畜产品品牌建设。确立天赋河套为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年来,全市共发布天赋河套品牌团体标准白皮书38个品类、94项次,制定185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建立了品牌授权和退出机制。

  品牌引领,全面转型。瞄准高端做加法——与以色列合作,打造10万亩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与俄罗斯合作,规划5万亩中俄标准化蔬菜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与奥地利合作,建设820亩中奥食用番茄产业园区。在农村,多家科技小院打通了农业和科技最后一公里。在市里,农业科技园正努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夯实前端做减法——倒逼农民和新型农企经营主体控肥、控药、控膜、控水。去年,全市通过智能配肥、农家肥堆沤、有机肥、新型肥料的推广工作,减少化肥使用7219吨。

  杭锦后旗乌拉河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周贤智感慨,他们过去每亩地用化肥30斤,如今一斤不用;过去每亩用110克农药,如今完全改为太阳能蓝光灯物理杀虫;从过去用化肥、用农药变为控化肥、控农药,再到零化肥、零农药。但这还没迈进天赋河套用标门槛。我们要继续控水、控膜,到时候再使用‘天赋河套’区域公共品牌,心里才踏实。周贤智说。

本资讯标题,天然优势叠加科技支撑 内蒙古河套农业走向更高端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25 03:13 , Processed in 0.0431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