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玉祝 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房前屋后鸟语花香,一栋栋楼房掩映在绿树翠竹之间;院落围墙上,随处可见村规、村训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hellip&hellip五一假日期间,位于千古灵渠畔的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迎来一批批休闲观光游客。 我们围绕高标准塑造乡村建设&lsquo形、实、魂&rsquo目标要求,以文明新风擦亮乡村振兴底色,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兴安县委书记黄洪斌告诉记者,莲塘村近年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生态村等殊荣。 漫步莲塘村,幸福生活变得生动形象。在一户农家小院里,4位耄耋老人正有说有笑地打着纸牌。97岁高龄的曾桂英老人开心地说,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近20人,大家老有所乐,有时在老年活动室里打牌,有时会聚集在古树下聊天。 我们村82户人家,有70多户建起了楼房。村民庄代鸽自豪地说。这得益于该村将葡萄产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田园风光、休闲旅游等相结合,打造了自治区五星级灵渠葡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及第一批桂林市五星级的灵渠秦风田园综合体,建立了村级葡萄专业合作社,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全村葡萄种植面积420余亩,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55岁的文酗是村里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负责村里古树坪一带的环境卫生督查。全村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两人负责督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开展环保妈妈大讲堂、环保妈妈手拉手、环保小卫士、绿色环保最美家庭实践等主题活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行一户一卡一号、开展垃圾分类指导、微信智能扫码积分或微信智能商城积分兑换、开展&lsquo绿色环保最美家庭&rsquo评比。文酗介绍,现在大家都维护得很好,到处都很干净。 莲塘村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主动融入兴安县生态旅游圈建设。黄洪斌说,在风貌提升中,村党组织带领村民完成了三清、三改、三化,在空地、巷道建起了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实现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文明有序的建设目标。 莲塘村有上百年的古树十几棵,其中树龄最久的一棵已经有400多年,整个村庄就如同一个生态公园。村里任何动工和建设,都以保护树木优先。庄代鸽说,村民们尊重环境、保护生态,将房屋建成了优美环境的一部分。 莲塘村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距今500余年,全村以庄姓为主,有着严格的家风、淳朴的民风,尤其以庄氏族戒闻名。通过收集整理庄氏历代、近现代先贤事迹,积极开展传家训、亮家风活动,村民主动挖掘、提炼和订立自家家训、家规,睦邻孝亲,德仁友善,乐善好客蔚然成风。 每年,莲塘村都会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改厨改厕示范户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用身边榜样激励、凝聚向善力量,掀起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热潮;举办出嫁女、乡贤联谊等活动,倡导传递真情、共建和谐,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村民王佩芳1999年嫁到莲塘村,将立志、守信、尽孝、忠义视为优良传统,并做成牌子挂在家门口,提醒自己传扬好家风。20多年来,她们家和谐美满,其乐融融,王佩芳也入选了村里的好媳妇。 村规民约是莲塘村人共同遵守的契约。该村自发成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明确了红事俭办、丧事简办及随礼规定等事项,通过一约四会自治体系,村中大小事务都实行民主管理,议事公开透明。村民自觉遵守各项条款,扭转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杜绝了黄赌毒现象。自治、德治、法治一以贯之,正是莲塘村振兴的密码。前来参观的文化学者张宏伟说。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0 01:35 , Processed in 0.0419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