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曝光台 查看内容

脱贫攻坚绘华章 乡村振兴再出发

评论: 0|来自: 安徽日报

摘要: 5月28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隆重召开,会议隆重表彰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全省各地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经过不懈奋战,我 ...

5月28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隆重召开,会议隆重表彰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全省各地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经过不懈奋战,我省在脱贫攻坚伟大史诗中绘就了绚丽华章,要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接续奋斗,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脱贫梦圆,因获得而心存感恩

在网上收看了大会实况,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灵璧县娄庄镇姚山村脱贫户王啥啥激动地说,回忆这么多年的一幕幕,作为一级残疾人,是党的扶贫好干部引导我操作触屏手机做电商,让我重新&lsquo站&rsquo了起来。我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

聆听扶贫干部的动人事迹,我对他们充满敬意!几年前,在驻村工作队和村&lsquo两委&rsquo的帮助下,我建立了鲜花大棚,里面有三四百个多肉品种。通过网上直播,我把它们卖到了全国各地!濉溪县铁佛镇黄集村脱贫户冯影通过手机观看大会实况后很是感慨。

今天是个收获的日子,我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感到特别振奋。能成为其中的直接受益者和见证者,我十分荣幸。从贫困户到种养大户、从脱贫户到成为带动20多户农民增收的致富带头人,枞阳县白荡湖村村民施祥龙在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后兴奋地说。

尽锐出战,因亲历而洋溢豪情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奖代表和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了大会,我感到非常振奋。我一定把大会精神带回到村里,在工作中继续拼搏。省司法厅驻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焦凤军说。

脱贫攻坚成就辉煌,但只有脱贫远远不够,还要带乡亲们致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庐江县派驻石峡村的对口扶贫干部,庐江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邓世松表示,下一步要接续奋斗,再立新功。

滁州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大庆说:我对能参与到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史诗中感到欣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

潜山市黄柏镇陆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左敏善,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卫兵,含山县环峰镇驻三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邦富,霍邱县宋店乡南北四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韩庆玲等表示,作为脱贫攻坚伟大战斗的一线参与者,亲眼见证脱贫成效,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

阜南县王家坝镇镇长李省说:脱贫攻坚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决心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在全镇产业发展、劳务就业、集体经济提升等方面继续努力。

振兴乡村,因使命而接续奋斗

要高点站位做好重点战略转换,瞄准点位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找准定位做实乡村振兴战略,乘势而上,争做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区、推进有效衔接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铜陵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程志华说。

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江哲说:要按照&lsquo四个不摘&rsquo要求,精准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提升园区(基地)建设水平,增强主体带动能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表彰大会,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郎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勇表示。

池州市卓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罗辛平说:我们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卓安全的动态监测机制,使百姓的卓安全得到切实、长远的保障。

安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岩、亳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善豹表示,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极大助力了脱贫攻坚。下一步,要让道路为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淮南市扶贫办、黄山市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表示,从脱贫攻坚转战乡村振兴,工作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内容更多、要求更高,必然是一场持久战,要继续保持激情、保持斗志,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记者 邹宝元 整理)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9 18:55 , Processed in 0.1597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