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科技快讯 查看内容

核酸检测阳性却不传染是怎么回事?

2021-6-15 12:59| 发布者: 八方新闻| 查看: 1514| 评论: 0|来自: 科技日报

摘要:   ◎记者张佳星   我们有办法鉴别核酸检测阳性是由感染引起的,还是由疫苗污染引起的。在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关于疫苗引起的核酸阳性提问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 ...

  ◎记者张佳星

  我们有办法鉴别核酸检测阳性是由感染引起的,还是由疫苗污染引起的。在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关于疫苗引起的核酸阳性提问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普通人如果检测出来疫苗导致的核酸阳性,不必担心。

  疫苗污染为啥也会显阳?

  日前,湖北潜江有几位返乡人员核酸检测弱阳性。后经调查,原因是开展新冠簿疫苗接种时疫苗外溢所致。

  疫苗外溢为啥会使核酸检测显阳呢?

  王华庆解释,新冠灭活疫苗,是由野簿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环节制备出来的疫苗,通过灭活已经失去了致病性和传染性,但是保留着它的基因。

  核酸检测正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手段来捕捉与新冠簿序列一致的基因序列。因此,新冠疫苗如果进行核酸检测也会呈现出弱阳性的可能。

  在接种操作过程中,包括开启疫苗安瓶、抽取疫苗液、注射之前排放空气等操作,都可能会使环境当中有一些疫苗污染的情况出现。王华庆说,污染可能导致检测核酸出现阳性,但它已经没有传染性了。

  为避免这种疏忽带来的假阳性,中国疾控中心此前下发文件,要求在各地接种疫苗过程中,一是减少陪同的人员;二是在接种的过程中,要按照操作规程来完成接种;三是接种人员、陪同人员在接种的过程中要做好筛查,还要按照规定戴好口罩。

  同时,接种单位要做好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王华庆解释,这些手段都可以减少疫苗污染可能造成核酸检测阳性情况的发生。

  未成年人接种什么时候开始?

  截至6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簿疫苗84529.9万剂次。

  我国新冠簿疫苗接种主要是在18岁以上人群开展,3—17岁的未成年人什么时候能够开始接种呢?

  国家卫生降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回应: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降,大规模人群接种始终坚持稳妥审慎的原则。疫苗接种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传染病流行情况、疾病负担、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3—17岁人群开展新冠簿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国家卫健委会根据疫情的形势、防控工作需要和相关人群的特点,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针对3—17岁人群接种的具体政策,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把儿童青少年的接种工作组织实施好。

 ≥介绍,国药中生北京所、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研制的两款灭活疫苗在获得附条件上市批准以后,继续开展了3—17岁人群的扩大临床试验,积累了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及时上报国家,经过专家认真审评论证,充分证明了在3—17岁人群使用灭活新冠疫苗是安全的。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解释,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两款疫苗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非常强。结合国内的疫情形势,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新冠疫苗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用于3—17岁人群的疫苗接种。

  在谈及下一步的疫苗接种工作安排时,崔钢介绍,目前各地的接种工作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和各类人群依序推进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根据防控工作的特点,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地区;二是重点人群。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保持着稳妥有序、向上向好的态势。截至6月10日,我国接种了8.45亿剂次新冠疫苗,覆盖了6.22亿人,无论在剂次上和在覆盖人群数量上,我国都居于全球首位。那么,下一步怎么打?在做好现阶段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接种工作的基础上,下一步会持续地开展对其他人群的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人群的接种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能够眷获得有效保护。

本资讯标题,核酸检测阳性却不传染是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 黔ICP备16004947号-1 )

GMT+8, 2024-4-26 15:26 , Processed in 0.20445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