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矮寨大桥(2019年10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新华社长沙6月15日电题:湖南十八洞村:踏上致富的高速路 新华社记者张玉洁、张丹 14日,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的游客陈女士和家人自驾来到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以前没去过十八洞村,但知道这里是精准扶贫的&lsquo首倡地&rsquo,脱贫之后变化很大,一直想来感受一下,所以这次假期自驾过来。现在全程走高速公路很方便,一路上景色很美,非常值得来。她说。 ∷午小长假期间,和陈女士一样选择自驾前来十八洞村的游客不在少数。包茂高速公路湖南段连接湘西州吉首市、毛泽东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引领着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深山苗寨,也帮助这个纯苗寨沿着高速公路网走出深闺。 这是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矮寨大桥(2019年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时,十八洞村所在的湘西州,群山连绵、土地贫瘠、百业凋零。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被确立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里与绝对贫困的鏖战一直没有停歇。 在十八洞村许多村民的记忆里,祖辈早出晚归劳作只为几亩薄田。然而地无三尺平,多是斗笠丘,逼仄的空间压瘪了粮袋子,也几乎压塌了希望。 2012年3月,距离十八洞村约15公里的G65包茂高速公路吉茶段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十八洞村自此有了紧临G65包茂高速公路、209国道和319国道的便利条件。 2013年,精准扶贫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同样的群山环绕,一样的山沟薄田,但通往械的道路从此被打通。 十八洞村自然风光秀丽,苗族文化保存完好,可这些资源长期开发利用不足。驻村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这条主线,按照农旅一体化的思路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产业体系。 村里地少,种粮食难有几分收成,工作队又鼓励村民们发展起猕猴桃、蜂蜜等产业,让村子多了几分活力。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湘西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并形成以州府吉首为中心的湘西两小时经济圈。天地换了模样,敞亮的公路带来了敞亮的世界,一个个扶贫产业落地生根,希望也一点点长了出来。苗绣、黄桃、油茶、蜂蜜等民族工艺和绿色环保产业,借着乡村旅游的翅膀越飞越远。 慢慢地,十八洞村越来越有生气了,村民们的思路也越来越活泛。旅游为十八洞创造了众多创业就业机会。厨艺好的,开饭店;有多余房子的,办民宿;会说普通话的姑娘小伙子,当起了导游;卫生清理、交通秩序维护,都需要人手;老年人在家门口摆山货摊,也有不错的销路。旅游业兴起,带动了传统手工业和种植业升级。苗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组织留守妇女成立苗绣合作社。 2013年,十八洞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2016年,十八洞村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出列贫困村;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369元,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精准扶贫示范村。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十八洞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这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民宿(2019年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这个端午假期,慕名到十八洞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6月12日至14日,到村旅游达8800人次,同比增加425.06%。 十八洞村景区讲解员隆韵英说,交通发达使得到十八洞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作为讲解员,接待游客的批次增加,自己的收入也提高了。 §速发展的高速交通推动了十八洞村从贫困小村到械之村的巨变,此时,用精准击败贫困的十八洞村,又正在探索以精准的村庄规划,接续乡村振兴。 路通了,大伙儿的思路也通了。过去等靠要的想法再也没有了,现在大伙儿都铆足了劲儿,齐心协力要在乡村振兴中建设更美好的家园。驻十八洞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支书、工作队队长田晓说。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5 19:33 , Processed in 0.0463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