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一辆满载青蟹的货车缓缓驶出沈海高速三门收费站,驶向上海。 车上有我家的青蟹咧!家住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的林后招是青蟹养殖大户,他自豪地说,今天装车的这批老早就被预订,价格也不错。这次一共卖了5000多元。 林后招告诉记者,自己养殖青蟹有年头了,得益于良好的水土条件,三门出产的青蟹壳薄螯大,肉质细嫩鲜甜,很受顾客青睐。 但早年的涛头村路不好走,从村里去县城还是黄泥路,如何把青蟹卖出去成了难题。那时每天挑着几十斤青蟹先步行两里地,再搭40多分钟农用三轮车到县城的青蟹市场。路上颠簸,青蟹就会折损。 要是给宁波、温州运送青蟹,路上时间就得四五个小时,赶上天气不好,一趟下来折损非常大。林后招说,涛头村的小海鲜虽然鲜美,但运输成本较高,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 2001年,高速通车,从三门县到宁波只需1个多小时,到温州不到两小时。交通方便了,林后招家的海鲜一下子打开了销路,越来越多的客商直接上门收购,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0亩扩大到现在的40多亩,一年下来,光海鲜养殖就有近50万元的收入。 涛头村党总支书记林后宜告诉记者,全村现有260多户水产养殖户,近九成村民都在从事养殖产业。这些年,村里持续推行生态养殖,对饵料、排水等进行统一管理,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养殖方法。2020年,全村养殖收入约1.8亿元,人均收入达8万余元。 三门小海鲜名扬海内外,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回乡创业。 2018年,在外地工作的王卫林回到涛头村,成立了大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做海鲜批发、零售与出口生意。这两年,公司线下批发与线上零售并重,海鲜买卖越来越红火。在他看来,自家生意的成功离不开便利的交通运输,我家一年的线上销售额就超百万元。 像涛头村一样,如今三门县有近六成村子都搞起了海鲜养殖,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300余万元,海鲜年销售额超50亿元。 沈海高速的开通让三门海鲜有机会运往全国各地,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林后招说。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5 18:21 , Processed in 0.0501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