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中国在去年9月份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并在今年3月份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双碳目标下,各行业均面临非常大的减碳压力。其中,汽车行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的7.3%,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1家跨国车企提出明确的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尽管近年来国内车企在汽车电动化方面独树一帜,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整体布局方面仍缺乏中长期的规划。由于碳中和在汽车行业的细则尚未出台,加上减碳成本和投入规模巨大,大部分国内车企正处于技术转型的高投入期。 业内普遍认为,降低碳排放是一项投入巨大且风险巨大的工作,在缺乏顶层指导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制定和准确实施相应规划。为此,多家车企高管日前呼吁,在国内双碳目标达成方面,希望有关部门眷明确汽车产业的时间表和具体要求,指导车企更好地用实际行动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国内车企期盼 减碳路线图早日落地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更与个人消费观的改变等多方面问题紧密相关。 ‘碳达峰’‘碳中和’对汽车厂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希望国家眷明确各个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实施路径,包括路线图等都应该明确,使车企在重大技术、重大产业领域实现快速布局和突破。在目前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刘亦功说。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提出,虽然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分别是2030年和2060年,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但企业希望能够看到分阶段的目标和路线图,就像新能源领域有分阶段的目标一样。比如,国内新能源发展目标是,2025年销量占比20%,2035年占比50%。‘碳中和’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结合起来?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明确。 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也发表了类似看法。他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对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具体要求应眷明确,指导车企有序实践。 ~风集团副总经理尤峥则建议,应出台面向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实施路径图,让汽车产业链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技术路线和行动方向。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还没有国内车企针对碳中和提出具体指标,大多数车企仍停留在学习研究及准备阶段。部分车企虽然计划推出新能源产品,但对整个供应、生产链条上的具体减碳举措均未涉及。 很多车企还希望,相关细则能够综合考虑与当前正在实施的一些政策的协调性。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乘用车领域,已经实施‘双积分’政策。车企如何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细则,如何与‘双积分’政策做好协调?也是车企共同关心的问题。项兴初表示。 $国车企 陆续加入禁燃队伍 在实现碳中和的全球目标下,已有不少跨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对外公布了各自的减碳目标与规划。6月23日,奥迪和本田同时对外宣布禁售燃油车的具体时间,正式加入禁燃车企队伍。 ≥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1家跨国车企提出明确的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有5家车企明确宣布停售或停产燃油车的具体时间,有7家车企发布了完全实现电动化的时间和目标。 上述车企在‘碳中和’方面进展较快,得益于欧洲从2020年率先对汽车产业碳排放实施了严苛的监管政策。北京夜网财经专栏作家林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很多欧美地区的大型汽车企业都已制定各自的双碳路线图,并已展开实施。 针对政策制定好时间表,企业才能启动布局的观点,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指出,国内汽车企业在碳中和目标上,不应该只靠外力驱动,而应借鉴国际企业,从外力推动型到内力驱动型转变。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尽管国内汽车行业的碳中和细则还未出台,但已有部分车企开始在碳中和方面积极探索并行动起来。据刘亦功透露,一汽集团已成立双碳管理委员会,密切关注国家层面和行业方面的发展动态。比亚迪也在今年2月份宣布,将正式启动企业碳中和规划研究,对汽车尾气排放做三个1/3减法,助力零碳目标的实现。 林示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汽车产业将逐步替换掉石油驱动技术,实现100%的电动化。这将直接影响原料供应端、生产端、使用端的开采、制造和回收,并重构汽车盈利体系。国内车企现在就应该动起来,谋划更加细化的行动方案,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资讯标题,跨国汽车公布"碳中和"时间表 国内车企待政策落地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0 05:54 , Processed in 0.0421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