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0年至今,地球温度上升了整整1摄氏度,而这期间正好是人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100多年。目前来看1摄氏度的升幅看似问题不大,但如果再上升1.5摄氏度,就会达到危险的临界值。届时,除了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多年冻土层这个巨型碳冰柜(碳含量约为目前大气碳含量的两倍)将开始融化,其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所产生的温度骤变是来不及让任何生物适应的。 在此背景下,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目标就是把人类自己产生的碳排放抵消掉,还给大自然一个零,从而让地球自身保持动态平衡。方针既定,对策也应运而生。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降低传统能源活动的碳排放。 能源活动分为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针对能源生产,在提倡清洁能源的同时,通过应用储能电池用以克服风能和光能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性;针对能源消费,交通和工业是重要的一极,在我国,限制车用燃油,转而用电动车替代就是重要手段。 综上,要实现碳中和,不管是储能方面,还是电动汽车方面,都离不开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中,站到了C位。 目前,我国在锂电池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从磷酸铁锂锂电池到镍钴锰三元锂电池,再到利用烧结熔点更低的氢氧化锂制出高镍三元锂,绘就了一幅出自我国、适配全球的电动车产业链的拼图——上游头部氢氧化锂(雅保公司、天齐锂业等)和高镍正极材料供应商(日亚化工、容百科技等),中游全球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松下等),下游全球头部电动车企业(特斯拉、大众等)。 锂电池、储能、光伏和特高压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储备方面,我国都遥遥领先。绿色智慧能源时代的到来,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支撑,从而改变整个工业和社会生态。尤其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可谓一次重新洗牌。 ∩以预见,未来我国将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供能体系,化石能源将作为补充能源。工业和社会用能是绿电和绿热,出行则是电动车和氢能汽车。(证券日报 龚梦泽) 本资讯标题,新能源汽车、锂电将站上碳中和C位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0 04:51 , Processed in 0.0427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