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科技快讯 查看内容

ATM跨行阮手续费要降了!

2021-7-8 13:34| 发布者: 八方新闻| 查看: 760|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摘要:   在线支付虽便捷,但随时随地的现金存取依然有着不小的需求。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降低自动阮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倡议书(下称倡议书),以适应异地养老、医疗等 ...

  在线支付虽便捷,但随时随地的现金存取依然有着不小的需求。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降低自动阮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倡议书(下称倡议书),以适应异地养老、医疗等需求,便利百姓现金使用。

 ∵体来看,倡议书包括5方面具体内容:一是降低同城跨行取现手续费。鼓励各银行和清算机构适当降低同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收费标准不超过3.5元/笔。其中,发卡行减半收取手续费,收费标准不超过0.2元/笔;清算机构减半收取网络服务费,收费标准不超过0.3元/笔;布设ATM机具的收单行手续费标准不变,为3元/笔。二是降低异地跨行取现手续费。鼓励发卡行不再按阮金额一定比例收蠕动费用。异地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固定费用标准与同城业务一致,不超过3.5元/笔。三是更好地服务特定金融消费者需求。鼓励各银行借鉴同业良好实践,结合自身业务策略加大优惠力度,适当减免代发工资卡持卡人、老年人、现役军人等金融消费者的ATM跨行取现手续费。四是满足ATM取现服务要求。各银行应结合ATM机具布设和业务数据,合理设置和调整机具参数,公平对待本行和他行客户,满足金融消费者正常的现金使用需求。五是畅通咨询投诉渠道。各银行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要求,做好ATM跨行取现手续费调整信息公示、客户告知和解释说明,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畅通咨询投诉渠道,妥善处理相关投诉,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跨省及省内流动人口达3.76亿。信息技术发展和系统管理集成化进一步缩小了同城、异地业务差异。这些变化对于跨地域、跨行、适老化银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降低ATM跨行阮手续费也势在必行。

  在郑州一家外企工作的方渝珉表示:虽然现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都挺方便,但工作经常出差,应急总需要点现金,要是身边没有对应银行的ATM还是非常不方便,跨行阮手续费下降能帮老百姓省钱!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王文燕交学费用的是学校规定的银行卡,在她看来,学校附近如果没有对应ATM的话,着急用现金跑几公里很不方便,就只能在学校的ATM跨行取。虽然一个学期可能取不了几次现金,但降低ATM跨行阮手续费对我们学生来说毕竟是个好消息!

  ATM跨行阮降低手续费我很支持!因子女工作原因,林香退休后从老家县城来北京帮忙照看外孙,她告诉笔者,自己年纪大了,还是习惯平时用现金消费,倡议书中的几项措施确实能解决自己的不少难题。

  降低跨行取现手续费对商家来说同样有益。现在,每天大部分的营业额都来自微信或者支付宝收款,转到银行卡账户上需要一笔手续费。如果去市区或省城进货,遇到需要用现金的时候,ATM那个环节又得交一笔手续费。山西省吕梁市云轩洗车美容店老板李轩表示,对生意人来说,手续费也是钱,现在降低了手续费,心里自然高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倡议书与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同日发布的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一脉相承,互为补充,前者针对的是个人消费者,后者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国目前存在着较大的对ATM同城、跨省取现的需求,降低跨行取现手续费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人消费者现金使用需求。调整落地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显著降低,同城业务降幅10%以上,大额异地业务降幅达80%以上,对于减轻个人消费者财务负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李广子说。

  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发布相关公告,表示正在积极准备,做好减费让利相关工作,确保降费措施落地,惠及于民。王俊岭 李晓舒

本资讯标题,ATM跨行阮手续费要降了!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 黔ICP备16004947号-1 )

GMT+8, 2024-5-17 13:13 , Processed in 0.0263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