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题:衣食无忧好日子 降富足喜盈门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看全面建成械社会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侯雪静、蔡拥军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基本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械水平,再到全面建成械社会&hellip&hellip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告别千年绝对贫困,人民生活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穿越百年,梦圆今朝。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有品质的生活&hellip&hellip一组组民生数据,一个个幸福家庭剪影,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美好愿景已成现实。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环二村文化礼堂,村民录制拜年视频,给在外地过年的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吃不饱饭到摆脱绝对贫困 全面械一个都不能少 仲夏清晨,在成昆铁路线上行驶的小慢车上,身披察尔瓦羊毛披毡搭车赶集的彝族老乡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意,刚摘的蔬菜、鲜活的鸡鸭&hellip&hellip不等到集市已经卖了大半。 列车载出了山里的特产,也带来了山外的游客,曾经沉寂的乡村活了起来。 在成昆铁路5633次列车的流动集市上,彝族妇女(前右)向其他乘客售卖山货(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彝族小山村的变迁,折射了中国最贫困人口生活的根本改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过去8年,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平均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激人奋进。 这是2020年7月15日拍摄的江西十冈山市神山村村民笑脸合集(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贫困如洗,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按照现行贫困标准,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大力推进,贫困人口大幅减少。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中国首次在国家层面确立了扶贫开发的方针、贫困标准、重点贫困地区。 2009年,国家将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196元,扶贫开发对象覆盖4007万人; 2011年,扶贫标准再次提高到2300元,1.28亿人口成为新标准下的扶贫对象。 历经两次大力度上调扶贫标准后,到2012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989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打响新时期脱贫攻坚战。 响彻云霄的誓言背后是一系列精准扶贫方略: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hellip&hellip 改革开放至今,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 中国的重大成就,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开寺街,商贩取下客人预约购买的香肠(2019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从生存型迈向发展型 百姓生活更加降富足 20世纪70年代,年均收入1370.72元; 21世纪第一个10年,年均收入65602.51元; 2020年,总收入167705.40元,是1977年的151倍&hellip&hellip 这是80岁大连市民安邦才自1956年以来记录在家庭小账本上的收入变化。 不断攀升的家庭收入,也对应了生活物品的迭代更新:电视机换了4茬,电冰箱换了3茬,电脑换了2茬&hellip&hellip 小小账本上,两条跃然向上的家庭收支曲线,透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折射出中国亿万家庭几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祁家河乡横口村村民将西瓜装车(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很低: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1978年仅为171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果惠及亿万家庭。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生活品质日益改善。1956年,全国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而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饭桌上,食物种类多起来了,营养更加丰富。194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09公斤,目前达到474公斤;1949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仅为4公斤,而2019年达到近27公斤。 械生活的底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从无到有,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普及和升级换代,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不同时代结婚三大件代表着生活水平的改变: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20世纪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 20世纪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摩托车、电脑&hellip&hellip 如今,各类家用电器在城乡居民家庭普及,移动电话、计算机、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的2021湖南汽车展览会暨长沙市汽车消费节上,工作人员(右)向参观者介绍展车(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2020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7.1辆,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53.8部,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17.7台。 不仅吃饱穿暖,卓条件也得到了巨大改善。1978年,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卓建筑面积分别只有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而2018年则分别达到了39平方米和47.3平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食品、服装、家电、卓、汽车等商品消费排浪式扩张浪潮。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舒适,消费从生存型迈向发展型,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内涵变得丰富,在国家发展蓝图里奏响幸福的乐章。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逐梦共同富裕新征程 蓝天白云,椰风海韵。 启动建设一周年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久前迎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1505家企业、2628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从服饰箱包到美妆精品,从珠宝钻石到游艇汽车&hellip&hellip 观众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参观(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透过消博会的窗口,中国大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新时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生动写照。 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中国已进入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 今天的中国,创意、环保、低碳、降、安全正成为新的消费关键词 从滑翔伞、跳伞、热气球到潜水,从探洞到登山&hellip&hellip冰雪旅游、体育旅游、体验式旅游等个性化旅游方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 政府对公园、绿地、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不断加大投入。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0.1%提高到41.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3.45平方米提高到14.8平方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在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振头街道普爱养老照护中心,老人在做康复训练(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占全球网民20%左右。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小镇青年银发一族Z世代等消费新群体快速崛起,14亿多人的中国大市场成为提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所在。 面向未来,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引导消费向绿色、降、安全发展。 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hellip&hellip新征程上的中国消费之变,彰显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本色。 展望十四五,我国民生福祉将达到新水平。届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hellip&hellip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届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hellip&hellip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9 00:21 , Processed in 0.0908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