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降委等四部门英营养与降学校建设指南(以下称指南),从降教育、食品安全、膳食营养保障、营养降状况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运动保障、卫生环境建设等方面规定了建设内容。对适应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推动学校营养与降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降相关管理行为作出要求。 ※童青少年营养失衡现象,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前不久,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称,目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该数据较十年前大幅增长,小胖墩不仅数量大,而且呈现日益增多趋势。 ∈胖与慢性病紧密相关,儿童青少年患上老年病已不算奇事。这种现象愁坏了很多家长,国家为此也推出多种应对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将控制学生肥胖率作为主要目标。2020年10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英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的总体目标。事实上,小胖墩与小眼镜有相同的成因,教体融合化解这两个学生面临的突出降问题,已成社会普遍共识。此次下发指南,意在细化措施,尽早干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降。吃出来的问题,可通过科学的方式吃回去,要想做到这一点,事先就得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吃、怎么有效地运动。通过持续的降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营养学知识、树立降饮食理念。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加大校园食品管控,可让学生感受到实例就在身边。降教育搞得再好,只要学生的膳食营养不科学,就缺乏说服力;只要学生仍能在校园内发现大量对降无益的零食甚至三无食品,就会给学生留下理想与现实脱节之感。中小学校内不设小卖部、超市,强化学生膳食营养保障,加大校园营养降状况监测力度,可为学生改善营养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 传输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还需做好家校配合。倘若学校和家长各说一套,就会置学生于不知听谁的两难境地。且学生吃什么、怎么吃,家长具有更大话语权,家长不具备基本营养学知识,甚至持孩子越胖越可爱等错误观念,学校努力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通过学校这个窗口,搭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降饮食理念和科学知识传递链条,不仅可让学生的膳食更趋合理,而且更可持续,也利于提升全民降素养。 习惯一旦养成,改变就会事倍功半,减肥与慢性藏制也都比较艰难。诚如疾病需要早期预防一样,学生的膳食习惯要尽早培养,降饮食理念也须尽早树立。通过教育普及营养与降知识,通过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降氛围,通过服务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帮助,营养与降学校建设将收获更多实际效果,也让学生超重与肥胖率降低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罗志华,系医生) 本资讯标题,降饮食理念应从儿童时树立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7 22:08 , Processed in 0.0427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