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家庭如拥有多套房,离婚3年内不得买房 记者 赵莹莹 想以假离婚手段来获取买房资格甚至首套房资格的人请三思!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北京正通过打补堵漏洞的方式,保持调控定力不动摇。 昨天,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商品卓限购政策的公告,明确夫妻离异的,若原家庭在离异前已拥有2套及以上卓,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房。新规自5日起执行。 限购政策打补遏制假离婚 2017年3月,北京接连颁布多项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即3·17系列新政。根据新政,夫妻离异后任何一方买房,只需符合楼市限购政策即可,对于离婚一年以内的房贷申请人,商贷和公积金贷款均按二套房信贷政策执行。 然而,自限购政策实施以来,离婚购房的情况呈扩大趋势,仅近一段时间以来,就有约14%的房屋交易属于离婚家庭购房。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既影响了调控的效果,也容易产生一系列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为遏制利用假离婚手段购房,公告提出,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卓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卓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卓。 记者了解到,本市目前执行的商品卓限购政策是,京籍已婚家庭在北京只能拥有两套卓,京籍单身家庭只能拥有一套卓;非京籍家庭近5年在京缴纳个税或社保的限购一套卓。如果原家庭在离异前已拥有2套及以上卓的,按照新规,离异后,双方3年内都不能在本市购房。 这是按照夫妻双方提交离婚申请的日期来判断,在新规发布前已提交离婚申请但仍处于30天冷静期的,不受此项规定影响。上述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将通过信息共享方式在线审核婚姻、卓等情况,对于外地离婚和法院判决离婚的,各区交易窗口也将提供人工审核方式。 。持调控定力不动摇 】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一项早就写入十九大报告的长期制度安排,也是北京市近年来一以贯之、持续落实的方针。 早在今年3月,北京率先在首批集中供地中实施房地联动、一地一策会商机制,结合区域位置、周边市场、土地成本等因素,给每一块入市的地块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土地竞买或房屋销售条件。同时,开发企业在土地竞买环节将提交房屋销售的价格承诺,作为未来办理预售的前置条件。 记者注意到,从整体看,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仍处于稳定通道中,但也存在局部过热的情况。尤其是二手房市场,上半年持续处于过热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6月北京的二手房价格的环比涨幅已达到1.3%。 坚持‘房住不炒’就是要把‘稳’作为主旋律贯穿始终。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新规遏制假离婚购房,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卓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的精神,保持调控定力不动摇。 深化落实因区施策 除了打补堵漏洞,为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北京还将不断完善和用好政策工具箱。 ≥了解,下一步,北京还要继续做好精细化调控,在全市统筹之下,将因区施策的工作落实落细,压实主体责任。各区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深入研究、加强调度,确保将地价和房价稳定在合理区间。 何为因区施策?类似于因城施策,每个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房地产政策,每个区也可以从实际出发制定房地产政策,不搞一刀切。 实际上,2015年8月,面对房地产市唱始热炒副中心概念,北京就曾对通州区实行过区域性的限购方案,在符合北京限购政策的同时,还必须满足无房京籍家庭,已有一套卓、但在通州落户3年及以上的京籍家庭,已有一套卓、近3年在通州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的京籍家庭,以及在北京没有卓且近3年在通州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的非京籍家庭这4种情况之一,才能在通州区限购1套卓。 差别化的政策其实更精准。中介机构相关人士就表示,从今年上半年二手房市场的表现看,房价的上涨更多体现在朝阳、海淀、东城、西城等几个区,其他区域的二手房市场其实较为平稳。 坚持‘房住不炒’,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投机炒房、渲染炒作,北京的态度一直没变。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小贴士 如何判断离异后双方是否可以买房? 以均为京籍的李先生和张女士家庭来举例。 假设,李先生和张女士在离异前名下已拥有2套房,则不论办理离异手续时是两人各分割1套房还是将2套房都分割到某一人名下,李先生和张女士自离异后3年内都不得购房。 假设,李先生和张女士在离异前名下已拥有1套房,办理离异手续时将该套房屋分割到张女士名下,则离异后李先生可按照京籍单身家庭的限购政策,购买1套房。 假设,李先生和张女士在离异前名下无房,办理离异手续后,两个人可按照京籍单身家庭的限购政策,各自购买1套房。 本资讯标题,北京限购加码封堵假离婚漏洞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7 03:44 , Processed in 0.0430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