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是千百年来庆元菇民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而形成的以森林可持续经营、食用菌产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山地林农复合系统。近年来,该县通过强化传承保护、推动文旅融合、创新科技驱动等举措,致力于打造农业文化遗产的县域生态窗口。 保护与发掘并举,推动文化传承 庆元县编制庆元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每年投入6000万元,用于封山育林、遗产保护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制定种质资源保护行动、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行动、遗产地特色生态农产品挖掘行动、林-菇共育复合景观保护行动等6大类30余项保护行动;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遗产地农业生产系统、文化、景观等相关项目的研究,与中科院等专业机构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20余次,精心做好遗产保护这篇大文章。 庆元县将香菇山歌、香菇功夫、科研成果等编写成校本课程,积极开展香菇文化传承活动。该县城东小学从2010年起成立课题小组,编写香菇功夫的挖掘及其在地方体育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及香菇功夫等乡土课程。庆元食用菌学院完成食用菌食品生产庆元食用菌历史文化珍销类开发等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考试评价机制、实践操作方案等,培育出一批新时代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 庆元县通过建设栽培示范基地,完整保留了从传统剁花法到段木法再到代料法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演化链以及与食用菌产业发展相一致的森林经营管理技术体系,全流程展现香菇栽培技术发展脉络,为外来观光客、体验者呈现香菇栽培的活态博物馆。目前,该县已建成回龙湾剁花法香菇栽培示范基地、珠连坑段木法香菇栽培示范基地、五大堡乡下段洋香菇代料栽培基地。 继承与创新并重,深挖文化价值 庆元县积极举办香菇始祖吴三公纪念活动和庆元香菇文化节,以中日韩三国食用菌行业会长庆元峰会、国际食用菌大会为平台,促进国际食用菌产业及文化交流,逐步打造以三公祭祀祈福地、香菇文化论坛、古廊桥等为特色景点的香菇文化之旅。2020年,遗产地森林景区接待游客14.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91.44万元。 庆元县多形式、多角度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香菇文化的影响力。截至2020年,该县共编制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庆元香菇栽培庆元香菇与文化等系列丛书20余本;邀请电视台拍摄香菇之源菇山岁月一菇一世界等纪录片5部;设计农业文化遗产Logo及吉祥物,并举办香菇遗产保护科普展。 庆元县建设野生香菇和黄靛牛肝菌种质资源保育区、香菇文化原生态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三区基地。目前,保育区内基本建成涵盖菌物多样性展馆以及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信息库、菌种库的一区一馆三库体系,建成种质资源保育区900余亩。生态、文化体验区内建成龙岩村村史馆、吴三公纪念堂、黄皮村林-菇共育农耕馆、农业文化遗产主题餐厅等项目。通过三区打造,该县进一步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提升了农业文化遗产衍生价值。 品牌与技术并行,助力菇农增收 近年来,庆元县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庆元香菇品牌战略规划,不断完善品牌建设。庆元香菇品牌价值达49.26亿元。2020年,庆元香菇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2021年,香菇、灰树花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庆元优质农遗良品香菇畅销海内外,2016年至2020年,庆元香菇年产量从7920万袋提升至8150万袋。截至2020年底,该县食用菌产值达40亿元,菇农人均产值4.5万元,人均收益2.6万元。 庆元县建立李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食用菌创新服务平台等科研平台;建成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和菌物多样性展馆,收集野生菌种质资源800余份、野生大型真菌标本600余份,用作种质研究和选育。选育出的香菇241-4庆元9015庆科20等品种溢价高于普通品种。例如,香菇241-4售价约为120元/公斤,是一般香菇的两倍,有效促进了菇农增收。 庆元县培育1万多名拥有专业知识、丰富经验的香菇师傅,在传承好庆元传统剁花法、段木法等技艺的同时,也为全国20多个省400多个县的菇农提供技术支持和帮扶,带领县内外更多农户开辟致富路。例如,宏鹏家庭农场主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菇农,传授香菇标准化栽培、香菇分选等技术。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8 10:04 , Processed in 0.25470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