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曝光台 查看内容

走进乡村看械-让乡愁不远去,让村庄更宜居——乡村建设在行动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题:让乡愁不远去,让村庄更宜居&mdash&mdash乡村建设在行动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邬慧颖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 江西瑞金华屋村,近年来在乡村建设的同时,注意保存少部分老屋,按照为后 ...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题:让乡愁不远去,让村庄更宜居乡村建设在行动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邬慧颖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

江西瑞金华屋村,近年来在乡村建设的同时,注意保存少部分老屋,按照为后辈留些记忆,为老人留些念想,为村子留下痕迹的原则,避免千村一面,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走进华屋村,记者看到路面干净整洁,一排排客家风格小洋楼,一个个精心维护的温室大棚,广场、健身场、篮球场应有尽有。

背靠青山、面向田野,环境优美&hellip&hellip慕名而来的游客很难想象老华屋的样子,只有保留的极少部分老屋提醒大家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过去大家住在老旧的土坯房里,一旦遇上坏天气,就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村民华辉平说,以前华屋村贫困程度深,当地流传着有女莫嫁华屋郎的说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让华屋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保留、修复部分老屋的基础上,建成了居民楼、环村柏油路,架设了高压电线&hellip&hellip卫生室、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景观绿化带等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放心电。

基础设施好了,华屋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华屋村将老祠堂改建成村民的文化阵地,依托十七棵松的革命故事,建设了村史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场所。

华屋村在开展乡村建设同时,坚持让红色典故活起来、红色IP火起来、红色文旅强起来。当地修建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烈士林、观光步道等设施,通过发展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家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昔日贫困的山旮旯,发展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械村。

当地还采取公司+村庄模式,引导村民自发组建起乡村旅游公司,奄产生公司管理人员,把村子做成企业,让村民成了股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旅游食宿接待、配套供应农副产品及旅游商品销售等活动,让械的成色更足。

如今,游客来到华屋村,听一段红色故事、品一桌客家菜肴、住一晚当地民宿,已成为公认的热门旅游路线。

有村民用打油诗表达对党的感恩: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新屋亮堂堂,铭谢党的政策好,百姓心安喜洋洋。

瑞金最鲜亮的底色是红色,在当地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方式留住红色乡愁,铭记奋斗历史。

夜幕降临,毗邻瑞金红井景区不远处,沙洲坝镇洁源村100多名村民实景演出浴血瑞京,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苏区时期战火纷飞的历史嘲,让观众穿越回到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

几年前,当地将废弃矿山改造成红色景区,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工作岗位,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根据乡村振兴促进法,优化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发展布局,按照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的原则。

长期研究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崔淼认为,乡村规划和布局应当保护地域、民族和乡土特色,保护乡村传统风貌,在强硬件的同时更要抓软件,可通过发展数字乡村等提高乡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引领文明乡风,留住美丽乡愁。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8 10:37 , Processed in 0.0902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