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 在论坛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在致辞中特别提议:35年前,中国福建省有一位林占熺教授通过常年不倦的探索实验,把岁岁枯荣、相伴山风秋月的小草,培育成造福人民的&lsquo宝草&rsquo。菌草产量高、成本低,耐得住干旱、留得住水土、斗得过风沙,为中国和受援国人民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菌草技术的发明人林教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达敬意。 因为山海情,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科技特派员林占熺在宁夏的科技扶贫故事被全国观众所熟知。而在现实中,他的菌草援外的事迹鲜为人知。 资料图: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右一)让卢旺达留学生欧贝德·尼伊姆巴巴兹试尝幼嫩菌草的味道。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他们用菌草给子女命名 1986年,林占熺发明菌草技术,打破了传统草腐菌与木腐菌的界限,解决了菌林矛盾的世界难题。 作为一项普惠性的新兴技术,中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敏锐地意识到菌草技术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菌草技术开启援外之路的第一站是巴布亚新几内亚。 从2001年至2019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新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2017年,在巴新东高地省创下巨菌草每公顷年产鲜草854吨的世界纪录。 我带领专家组在艰苦的环境下,实现当地食用菌栽培&lsquo零&rsquo的突破。为此,东高地寿办盛大庆祝活动,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林占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中国科技工作者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誉,他们说林占熺是:极乐鸟(巴新国鸟)、巴中人民友好使者,盛赞中国是他们的真正朋友。 目前,菌草种植在巴新已扩展到8个省16区,起步最早的东高地省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偏远高地瘦一跃成为巴新闻名的鲁法菇出产地。 为了感谢,有的农民改名叫&lsquo菌草&rsquo,有的用&lsquo菌草&rsquo给子女命名。巴新前警察部部长卡拉尼就将女儿改为名&lsquo菌草&rsquo,并在报纸上公布。林占熺说。 迄今为止,中国已向国外派出菌草技术专家团队86批次278人次。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菌草技术专家组仍坚持常驻巴新、斐济、中非、卢旺达、莱索托开展工作。 祖鲁王国诞生中国蘑菇菇 2005年,非洲时报头版头条以祖鲁王国诞生中国蘑菇菇中南合作成功典范为题,报道了菌草项目的成功实践。 但是,国际农业技术援助项目的实施之初,普遍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 为了解决进村入户难、可持续发展难的世界性难题,林占熺率领的菌草技术团队采取四个结合五个化的措施促进菌草技术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lsquo四结合&rsquo即项目实施要注重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相结合、与当地政府相结合、与当地社会需求相结合。&lsquo五化&rsquo即技术本土化、人员组织化、方法简便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系统化,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进行生产。林占熺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截至2020年,我国先后举办菌草技术国际技术培训班270期,培训10509余名学员,有11个国家24名青年在福建攻读菌草专业的硕博学位课程,已有留学生毕业归国成为在当地持续发展菌草技术的骨干,在各国涌现出一批菌草企业家。 他们如同星星之火,点燃希望和友谊之光。 菌草援外20年,被国外誉为致富草幸福草太阳草中国神草。 联合国大会主席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如是说:通过菌草技术,中国给我们讲了一个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现在已经分享到100多个受益于这一创新的国家。在福建省点燃的火花已经显示了一个创新的潜力,如果将其善加培育和部署得当的话就能改变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改善他们的生计。 (科技日报北京9月5日电)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8 03:20 , Processed in 0.0833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