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曝光台 查看内容

由漂到安——1+7个民族的乡村振兴故事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新华社南昌9月14日电题:由漂到安&mdash&mdash1+7个民族的乡村振兴故事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进入秋季,南方的太阳依旧火辣。 侗族姑娘黄志秀在自家的桃林里忙着采摘桃胶,她额头渗出的汗水和树上分泌出来的桃胶, ...

新华社南昌9月14日电题:由漂到安1+7个民族的乡村振兴故事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进入秋季,南方的太阳依旧火辣。

侗族姑娘黄志秀在自家的桃林里忙着采摘桃胶,她额头渗出的汗水和树上分泌出来的桃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亮亮的。

这东西以前挂在树上没人要,如今卖70元一斤都有人抢着要。去年一年卖桃胶赚了3000多元。黄志秀告诉记者,桃树流胶意味着少结果、果树寿命缩短。过去最讨厌看见的桃胶,如今却创造了经济价值,这让她感到很惊喜。

9月11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民族村村民黄志秀在晾晒桃胶。陈福平摄

村庄之变同样让人欣喜。黄志秀所在的江西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民族村是个多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人口超过85%。

1982年,回归祖国的京、侗、傣、瑶、壮、苗、彝等7个民族的502名侨民迁居于此,与当地汉族村民一起共谋未来。

67岁的瑶族老人黄世宁没有忘记,当时村庄还很落后只有一些板栗树,一家十几口人挤在土瓦房里。

新民民族村那时还叫江西国营金坪华侨农场新民分场,我是场长。取名&lsquo新民&rsquo,是希望不再漂泊,成为&lsquo新生之民&rsquo的意思。黄世宁回忆说。

随后的变化让村民们由漂到安。1999年,金坪华侨农场划到峡江县管理。2008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金坪民族乡正式成立,新民分场更名为新民民族村。

2009年,当地党委政府筹集各类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统一规划、政府补助、村民自建等方式,157个家庭每家新建了一套三层楼房。34个特困户或低保户家庭搬进了政府全资兴建的两室一厅济困房,家家户户实现了安居。

安居之后是乐业。

2011年,新民民族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1986年出生的瑶族小伙郑馨贵瞄准机会,返乡从事特色果业种植,娶了从型认识的邻居侗族姑娘黄志秀,过上了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小两口种植的60亩果树,通过发展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年纯收入近20万元。

9月11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民族村村民郑馨贵在给桃树浇水。陈福平摄

新民民族村如今有938人,全村1800多亩果树成了村民们致富奔械的摇钱树。果园里也不再只有板栗树,还引进了桑葚、木通果等高附加值品种。

39年来,8个民族的村民和谐共处、团结互助,像石榴籽一样抱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金坪民族乡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每个村小组都有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民奄产生。村里的新农村建设、环境治理、铁皮棚拆除等大小事,都是各民族群众一起参与、一起决定、一起出力。新民民族村党支部书记钱存坪告诉记者,村务共治拉近了村民的感情,让村内民族间的通婚成为常态。

近年来,随着各类民族风情节庆活动的举办,新民民族村成了4A级乡村旅游景点。站在村头,美景如画:向村里望去,是一排排淡黄色的居民小楼,掩映在绿树之间;向村外望去,是一片少数民族风情建筑群。

9月11日拍摄的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民族风情园。陈福平摄

金坪民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吴雪平透露说,网红打卡点民族风情楼的展陈将于近期升级,增加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等展示内容;乡里还打算出一本少数民族教材,让新民民族村1+7个民族的故事走进课堂。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8 04:09 , Processed in 0.0893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