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一年品蟹时。目前虽然大闸蟹还没有大量上市,但朋友圈里、电商平台上各种预售的大闸蟹礼品券早已供销两旺,可谓是活蟹未动,纸蟹先行。但随着蟹券的泛滥,兑换难、蟹券空转的情况时有发生,伤害了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蟹券备受消费者青睐,不但线上销售火热,线下门店也多有售卖。要做蟹,先发券,不少螃蟹生意成了零成本买卖。据媒体报道,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价格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以500元价格对外出售,但以250元的价格往回收,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蟹券商家。通过印刷、出售、回收、转卖等手段,一只螃蟹没有卖的情况下,通过一张蟹券,就能让蟹券商家、营销人员稳赚不赔。这么赚的买卖,难免让一些商家见利心动,却也埋下诸多消费隐患。 〈理说,螃蟹券的出现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本是件双赢的事。一方面,可以减轻商家销售压力,增加可用资金,还可依据蟹券预售情况灵活调整备货量、销售计划;另一方面,因为携带或送礼方便,螃蟹可随吃随兑,也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蟹券成为消费套路重灾区。前不久,中消协发布双节消费提示称,在购买大闸蟹方面,消费者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 手握蟹券,但要真想把螃蟹吃到嘴里,恐怕没那么容易。一些消费者反映在购买螃蟹券后,或是面临一券在手,螃蟹难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或是出现母蟹变公蟹、四两变三两这样货不对板、缺斤短两的问题,或是在兑换有效期内遭遇商家跑路的困扰。还有商家甚至不惜用上拖字诀——无尽的提货流程,永远被约满的发货日期,以及相当于摆设的客服,一拖再拖,拖到你遗忘或放弃,那就正中其下怀了。 事实上,吃不着的纸螃蟹,不仅让消费者很受伤,也让商家赔上了信誉。如果说消费者用金钱为之买单,那么商家就是用品牌声誉、消费者信任为之买单。走出螃蟹券套路,符合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这不仅需要消费者擦亮双眼,也有赖于商家诚信经营、真诚待客,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法整治市场乱象,规范市场秩序。 (张冬梅) 本资讯标题,蟹券成消费套路重灾区 吃不着的纸螃蟹谁在买单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8 04:27 , Processed in 0.0430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