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 为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2020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 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了10种食品标识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不添加零添加等。当前,市场上带有此类声称的食品主要针对的是哪些成分?这些产品真的如商家所说的那样降安全吗?有关部门针对这些宣传出台了哪些监管措施?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消费者报从本期开始推出零添加食品透视系列报道。 超市内,零添加食品成主打产品。 记者 孟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自己的产品外包装上标注零添加无添加等字样,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耍小聪明,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食品零添加标注泛滥 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关注价格,而是更多地关注食品的标识,包括产品的配料、保质期、营养成分等信息,这也让许多标注无添加零添加的食品应运而生。 记者近日走访市尝现,目前声称零添加类的产品主要针对食品中的糖类、甜味剂、色素、防腐剂、香精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及氢化植物油等。在具体产品方面,零添加概念涉及的食品种类很广泛,从饮料、调味品到速冻食品、奶制品等不一而足。 在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附近的一家超市内,零添加无添加字眼的食品在货架上很容易找到。记者在调味品区发现,主打零添加概念的品牌不少,如千禾味业推出的0添加酱油零添加醋大面积摆放在货架上。海天、厨邦、太太乐等品牌也均有零添加产品,如海天推出0金标生抽酱油零添加醋0金标料酒等,太太乐原味鲜宣称0添加,所有食材来自熟悉食材。在饮料区,椰树牌椰汁饮料在其包装用蓝色较大字体标注敢承诺不加香精、不加色素、不加防腐剂。 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的一家超市内,记者看到,三全推出的儿童水饺、儿童馄饨在其包装正面明确标注了全程无添加。 记者还发现,无添加涉及的奶制品也有很多,如简爱酸奶以无添加和其他没了为卖点,推出蔗糖没了父爱配方蔗糖减半等产品,而0蔗糖系列则宣称做到真正0蔗糖、0代糖、0添加。 零添加多是误导和噱头 去超市购物,如果同一类食品,倘若外包装上标注有‘零添加’字眼,更能吸引我的关注。北京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零添加就真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吗?企业盲目追求零添加原因何在呢?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研究中心主任王青斌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狭义的无添加零添加一般指没有添加食品添加剂。企业推出的无添加零添加乃是一种噱头和营销手段,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食品标识是消费者获取食品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产品的第一信息源,对其真实性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零添加等字样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将食品添加剂妖魔化加剧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恐慌,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要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不能一味否定,按照国家规定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刘会平公开表示,无添加是一种噱头,不是科学概念,暗示了有添加剂就是有害这样一种结论,其实,只要在标准范围内使用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记者了解到,2009年通过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对真实准确科学合法通俗易懂作了要求,但没有关于添加剂的具体说明,一些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个空子,大打擦边球。 王青斌表示,目前我国尚无明文规定直接约束不添加不使用未添加式误导性标注。但对于宣称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规定此类属于定量标示,应标示所强调的食品添加剂在成品中的含量。 记者查看一些食品的标签发现,以调味品为例,目前,千禾等产品在标签上都将未添加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钠等具体名称标示出来,而海天的产品标注为0添加防腐剂、甜味剂、味精、香精香料等,较为笼统。 王青斌表示,对于产品标准本来就不允许添加或者不需要的某种物质,企业为吸引眼球,标榜无添加该种物质的行为会让消费者误以为其他产品含有该种物质,造成不正当竞争。例如有的酸奶标注无明胶、无人工色素、无防腐剂,但其实白色的酸奶不需要添加色素,而不添加明胶可能是因为用了其他的胶类,比如果胶。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在早前也公开表示,国家对添加剂的类型、用量都有明确规定,个别企业在宣传中抓住消费者心理,宣传产品零添加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剂不应被妖魔化。 零添加并不等于更安全 除了常见的无添加零添加等,目前市场上还有0糖、0卡、0脂、100%不含,无(糖)等标注方式,这种宣传在饮料产品上比较常见。 记者了解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允许营养声称,规定食品中的能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符合一定的要求,是允许宣称的。 即便如此,消费者对待此类宣传的产品也当提高警惕。以无糖为例,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教授撰文指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食品声称无糖,须满足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但并非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糖。 王青斌认为,对于其他标榜零的食物的宣传也要警惕,比如,零脂肪的食物可能含糖量比较高,0糖食物即无糖食物,无糖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甜食品,但可能含其他糖类替代品,比如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等。 代糖虽然没热量但也可能带来风险。代糖等甜味剂比蔗糖甜200-300倍,能刺激大脑产生兴奋,会引导人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如是说。 此外,一些企业也因标注0蔗糖而备受质疑。今年4月,元气森林曾为0蔗糖宣传致歉。元气森林表示,在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易引发消费者误解。近期,妙飞推出的0蔗糖奶酪棒产品包装以0蔗糖吸引消费者眼球,却含有结晶果糖、聚葡萄糖,甜味剂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剂,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对此,妙飞方面表示,0蔗糖并不是无糖,妙飞采用多种天然成分,在满足身体对营养物质需求的同时一定程度地控制热量的摄入。 ”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撰文指出,0蔗糖只能说明食品不含蔗糖,但还是可能会有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成分,它们的危害和蔗糖相比并没有更低,所以消费者对这类产品还是要警惕,应该仔细看配料表,就算没有糖,如果食品里本身有淀粉也会造成血糖升高,糖尿病人或高血糖的人更是要仔细分辨。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组长宋亮表示,食品打0蔗糖概念,实际是一个噱头,如果只是为了在宣传中找到差异点,诋毁对手,那显然不是企业的正当做法,企业应该更多强调产品功能性和营养性。 本资讯标题,别被食品包装上的零添加忽悠了 多是误导和噱头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8 12:54 , Processed in 0.0523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