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这种三无种子在农村大肆销售,多次逃脱专项检查

评论: 0|来自: 央视财经

摘要:   央视曝光!这种三无种子在农村大肆销售,还多次逃脱专项检查!农民一亩地或损失130元…   正值秋收秋播的关键时节,经济半小时栏目近期却不断接到部分地区的群众举报,称一些企业正在当地兜售一种被叫做 ...

  央视曝光!这种三无种子在农村大肆销售,还多次逃脱专项检查!农民一亩地或损失130元…

  正值秋收秋播的关键时节,经济半小时栏目近期却不断接到部分地区的群众举报,称一些企业正在当地兜售一种被叫做白皮袋的麦种。这些种子包装袋上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国家审批文号。

  白皮袋种子送货上门,质量没有半点保障

 〔徽省泗县曾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称号。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最近几年,泗县农业部门提出了打造长三角地区大粮仓、大菜园的构想。

  9月8日下午,记者在安徽省泗县草庙镇治岗村发现,村民们正在购买的麦种包装袋上没有标注品牌、品种、生产者名称、产地、审定编号、执行标准等,只是写着繁殖材料四个大字。

  这样的麦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村民告诉记者,之所以购买这样的麦种,就是为了便宜。

  这位村民告诉记者,她购买了10袋种子,共计500斤。农村人讲究的是便宜,种子的真假没有想过。

  这种便宜、无牌的种子,在村里俗称白皮袋种子。它们往往用白色或者半透明包装,包装袋上没有任何商品信息。

  村里接连有农户来购买这种白皮袋种子,但这种白皮袋种子种下去之后产量又怎样呢?

  明明知道这种白皮袋种子播种后产量一般,购买时也没有收据,毫无售后保障。但就是眼馋着麦种的低价,心知肚明的村民们,依然在大量购买着这些所谓白皮袋种子。村里兜售的这些低价白皮袋种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洋湖农场又称洋湖原种场,位于泗县草沟镇。记者在这里看到,农场的大院内,大量无标签的半透明包装袋堆在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打包种子,这些就是记者在治岗村看到的白皮袋种子。

  现场的工人告诉记者,如果想购买种子,需要先去院门口的泗县洋湖原种场种子直销处开单。但这里销售的却是有商标、品种等标签的种子。当记者询问,如何购买在农场内看到的白皮袋种子时,销售人员却矢口否认。

  一边是洋湖原种场种子直销处的工作人员说这些白皮袋种子不对外销售;而另一边,这些白皮袋种子却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到当地的各个村庄兜售。

  记者以农户的身份到泗县农业农村局了解情况。一听记者询问白皮袋种子的问题,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没有商标、厂家等标签的白皮袋种子,是没有保障的三无产品,劝记者千万不要购买。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种子,为假种子。

 〈照当地农业部门的说法:无标签的白皮袋种子就是假种子,绝不能销往市场。正规的门店一般不敢销售,造假者往往通过走村串乡的隐蔽方式,来销售这种白皮袋种子。

  在洋湖原种场,记者拍下了白皮袋种子现场装袋、装车的画面。

  但当记者向安徽省泗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进行举报时,却得到这样的答复。

  一打举报电话,白皮袋种子的加工和运输的现象,就在执法人员赶到前消失了。但是记者在泗县的农资店里打听洋湖农场的白皮袋种子,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位农资店老板告诉记者,洋湖原种场大肆销售白皮袋种子,已经不是新鲜事,他们却是敢怒不敢言。每次赶上专项检查,洋湖原种场总能巧妙地避开风头,风头一过,他们的白皮袋种子依旧粉墨登场。

  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三无的白皮袋种子有明确的规定,但这些年,洋湖原种场却依然我行我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生产经营假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违法生产经营的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有关系,被当地人认为是能够大肆销售这种三无的白皮袋种子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洋湖原种场在对外销售白皮袋种子,还有一些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国家审定编号等信息的三无假种子,在泗县屡屡出现。

  记者在泗县瓦坊镇调查时,就偶然看到一户村民,用小货车买了十几袋白皮袋种子。这些种子和洋湖原种场售卖的类似,同样没有品牌、品种等标签,包装袋上一片纯白。

  白皮袋种子便宜产量低,农民朋友一定要擦亮眼

  除了小麦,在一些地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子,也有大量的所谓白皮袋种子、套牌种子在市场上出现。

  喻林明是江苏南京的水稻种植户,多年来一直种植江苏省农科院资深研究员王才林培育的南粳46水稻。但近几年,他有20亩种的不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种子。

  这20亩非正规种子种出来的水稻,长势明显参差不齐。有的结穗多,有的结穗少,有的结穗饱满,有的长势干瘪。

  王才林告诉记者,眼下在市面上,无论是农户自留种、白皮袋种子,还是所谓的繁殖材料,其实都是正规品种作物种出的粮食,根本没有按种子的要求进行培育、筛选。这些所谓的种子,质量和品质难以保证,这背后,实质上就是在损害国家的粮食产量,损害农民的收益。

 ‰小时观察:假种子抬头 监管要严字当头

  俗话说,人坑地一时,地坑人一年。在记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到,三无种子的生产销售,不仅乱了市场、坑了农民,更是伤了科研,严重危及了国家的农业种业、农业生产的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国家也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多层次的政府监管体系,粮食安全事关民之要害、国之根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把政策法规落到实处,严字当头,防微杜渐。

本资讯标题,这种三无种子在农村大肆销售,多次逃脱专项检查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8 09:37 , Processed in 0.0423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