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5日 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在9月30日至10月9日共计10天监测期内,系统共收集十一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9518930条,日均信息量95万余条。9月30日最多,为1277191条。监测发现,今年十一假期消费负面敏感信息主要集中在交通、景区、快递和食品消费四个方面。 其中,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食品类负面敏感信息240967条,9月30日负面敏感信息量较多为61989条。9月30日食品类负面敏感信息集中主要与博主爆料茶百道使用过期原材料有关。 中消协分析指出,引发今年十一食品舆情热点的主要因素是网红产品、流量美食的人设人气与诚信、守法的展业营商底线要求不适配。 茶百道使用过期原料的胆量究竟从何而来,汉堡中的虫子到底出身谁家……中消协认为,十一期间几起食品安全舆情案例的出现尽管有偶发性,但本质上可能还是相关经营者平素食品安全这根弦就绷得不够紧。关注自身经营收益多,关注消费者合法权益少;专注流量聚集转化多,专注品质坚守提升少。 ≡此中消协表示,无论是以线上社交营销聚拢人气,还是通过线下口碑传播变得又热又红,网红爆款们从消费者腰包里掏走的都是真金白银,而其回馈给衣食父母的,不应是利益驱动下无视红线底线的投机取巧、藐视法律法规牙齿的胆大妄为。表里不一的人气经不起时间检验,名不副实的流量禁不住人心称量。没有修身琢业的匠人匠心,最终无法适配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 中消协建议,强化对网红食品、流量商家、人气服务的巡查监管。压实主体责任、提高违法成本。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诚信追溯机制,对严重失信者予以公开曝光。对无视红线、挑战底线的相关经营者,无论流量有多大、颜值有多高,都要不留情面的打板子;无论其如何巧舌如簧推脱责任,都要依法依规地让其丢面子、伤里子。 同时,中消协倡导质量兴衰,人人有责的理念,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用脚投票,不断提升消费者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 本资讯标题,中消协发布十一消费维权舆情报告 建议强化网红食品监管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14 20:07 , Processed in 0.49599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