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仅1元免费送保障……这些互联网保险销售套路你见过吗? 北京银保监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称,部分保险机构在通过广告引流开展互联网保险销售业务过程中,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等问题,且往往与共享单车、充电宝等消费嘲紧密结合,加之一些消费者对保险了解不充分,这一广告引流转化的模式极易产生误解,引发消费投诉纠纷。 互联网保险诱导消费三大套路 北京银保监局列举了互联网保险销售三大诱导套路。 套路一:首月1元 首月仅1元。注意,千万别被这些所谓的优惠蒙蔽,首月1元不等于每月1元,很多情况下实际上是将首月应交的其余保费均摊到剩余的保费中收取。 套路二:免费送保障 一些互联网销售平台设有免费领取页面,以免费为噱头,用再不领就没了,真的不要钱仅限当日免费领取,领完为止等宣传语吸引消费者,实则诱导消费者购买收费的保险产品。 套路三:手机抽奖 一些互联网销售平台设置手机抽奖界面,消费者一旦点击进去,页面通过多次跳转,最后出现收费的保险产品购买界面。而经过多次跳转,消费者很容易忽略页面实际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购买了保险产品。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银保监局已于今年8月英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叫停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京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勿贪小利 作为消费者,在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保险的过程中,该如何避开这些套路呢?北京银保监局提示: 一是不贪小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可能是商家为了吸引流量,或是为了获取大量消费者数据而使用的营销手段,不要因小失大,落入虚假宣传的圈套。 二是看清产品费率。理性看待首月1元等宣传语,首月保费是1元,实际上后续会有更多的保费投入,在购买保险产品前一定看清产品费率,了解每个年龄段,每个月需要缴纳多少保费,在了解且接受的基础之上,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投保。 三是务必树立理性消费理念。仔细、全面了解保险产品信息,在畅享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消费便利同时,审慎点击、确认相关内容,理性投保,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15 08:17 , Processed in 0.0419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