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小的眼贴,成本价不过几毛钱,挂上近视恢复的幌子,就能开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高价。近日,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专家已多次辟谣目前并不存在近视逆转神器,但网上还是有不少销售眼贴的商家打擦边球,或明示或暗示 近视能治疗,诱导消费者购买。律师指出,这已经涉嫌虚假宣传。 学生:买近视眼贴感觉花了冤枉钱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视发生率居亚洲首位,达到48.5%,近视患者人数已超6亿。 大学生小李左右眼各近视350度,佩戴眼镜已有十年。她告诉记者,此前听信过商家的说法,购买了各种 近视逆转神器,戴的、贴的、滴的都试过。其中,一家销售近视逆转眼贴的商家宣称,使用三个疗程就能降低约200度度数,在商家的怂恿下,她一口气买了三盒,一盒有10片,总共花去780元,折合每片20多元。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使用。眼贴贴在眼睛上是冰冰凉凉的,有一股很浓的中药味道。但小李坚持使用完三盒后,近视度数却没有任何减弱,感觉花了冤枉钱。 记者暗访:商家反复暗示煽动,甚至歪曲专家说法 据南都记者了解,所谓的近视眼贴多由无纺布、水凝胶等成分组成,有些眼贴还添加了中药材成分。但南都记者采访的多名眼科专家均表示,此种眼贴仅能起到缓解眼疲劳从而在预防近视可能有一些作用,但并无逆转近视的效果。不过在网上,却有许多商家或明示或暗示所售眼贴具有治疗近视效果。 不同的网络平台,都能找到这类近视逆转产品。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近视眼贴,产品琳琅满目。浏览发现,不少商家虽不敢明目张胆宣传眼贴能够治疗近视,但却在字里行间暗示治疗效果:近视显效率99.7%,佳琪推荐近视好了900度降到50度,50天不降全退近视克星,视力回到5.0……在另一家电商平台上,情况大同小异,一家网店的商品介绍中称,洽10种散光单纯散光 近视散光 混合散光800度以下适用缓解散光眼 一贴清晰这样的字眼。 ![]() 某电商平台上,搜索近视眼贴出来的部分商家 2019年3月26日,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文件称,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必须严格依法执业、依法经营,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不得违反中医药法规定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欺骗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也就是说,上述网络商家的做法已经违规。 一家名为中大正品××专柜店的网店售卖一款眼贴,商品介绍中宣称适用人群为重度近视中度近视轻度近视,针对近视度数深浅建议购买不同的疗程。商品介绍中还附有产品用户的使用记录——有初中生使用后声称近视380度缓解到100度,有人因工作近视度数加深,使用后恢复正常度数。记者以买家身份询问是否可以治疗好高度近视,对方直言可以治疗,见记者稍有犹豫,就反复劝说近视度高要早点治。 ![]() 商家向记者介绍产品 南都记者在询问过程中发现,大多商家开始会特别强调产品可降低近视,但在追问下便开始打太极。有商家称,只要坚持使用,就会起到治疗作用。记者了解到,商家售卖的所谓近视眼贴主要分为几种:一种属于医疗器械,商家往往以此为卖点,称认准械字号;一种属于化妆品,也就是带妆字号;另外一种是三不靠,既不是药品、医疗器械,也不是化妆品,属普通商品范畴。记者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即使是属于医疗器械的医用眼贴也只有保护病人眼外部等功用,并无治疗近视的说法。 此外,一些微商还会时不时引用专业眼科医生的言论,微商引用的这些医生言论都提到了可以治疗近视,但记者查找对比原版文章,发现医生只是单纯介绍这类产品对假性近视有延缓和改善作用,并没有存在像微商所言的治疗近视的效果。 链条背后:批发价仅几毛钱,贴牌后暴涨数十倍 记者了解到,网上售卖的眼贴价格一盒(一般含10片或20片)价格正常分布在30元至100元间。有商家想方设法为了让消费者多购,采却疗程购买,买多少送多少的手法。如一网店就向记者介绍一个买18送22(盒)价值超过千元的疗程套餐。按每盒10片来算,一片眼贴折合20多元。这些眼贴真值这么多钱?南都记者在网上找到了多家生产眼贴的厂家发现,每片眼贴的批发价格低至0.2元到0.6元间,相比于网上每片几十元的价格,可谓暴利。为了让消费者为高价眼贴买单,有商家甚至拉上大品牌背书,而有些厂家就提供贴牌生产一站式服务。 一位厂家告诉记者,其获多个国内知名药企品牌授权,可现货定制,走批发或代发。同一款成分一模一样的眼贴,贴上不同的牌子就可以卖不同价钱。但有些品牌的产品需要控价,如一款某品牌的眼贴代发价为7.8元/盒,批发价6元/盒,900盒起批,而在某电商平台上,该产品的价格为60多元/盒,是原价的八至十倍。 有业内人士指出,贴牌是目前一些一线药企做大盘子的手段,合作方往往仅需满足一定条件,交纳品牌授权费即可使用药企商标。有一线药企品牌背书,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专家:完全逆转近视是不可能的 今年7月13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宁利表示,目前没有让近视眼逆转的神器,国际上和科学界已经认定的对近视眼防控有效的手段除了角膜塑形镜、低浓度的阿托品、以及软性的周边矫正接触镜、周边离焦矫正眼镜,对近视防控有一定的效果,但近视眼防控的产品大部分是缓解视疲劳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低视力科主治医师张晓晓也告诉南都记者,近视一般分为轴性近视和曲率性近视,青少年大部分都是轴性近视,通俗来说就是眼轴在过程中被逐渐拉长,眼轴一旦拉长,就不可能再变短,所以从构造方面来说,近视是一个不可逆的一个过程。完全逆转近视是不可能的,临床上虽然存在一些个例,通过采用近视防控的手段,比如角膜塑形镜(又名0K镜)和红光治疗,但也只是轩度地减少近视度数,完全降低是不可能的。 对于网络平台上售卖的近视逆转神器,张晓晓表示,这种所谓的近视逆转产品,有的过分夸大了功效,已属于虚假宣传。比如,一些商家售卖的眼贴产品,只是通过温度的改变,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等作用,和穴位按摩是一样的道理,不存在可以大幅度降低度数的功效,目前也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这些神器是可行的。 那么对于近视,最有效科学的防控手段是什么?张晓晓介绍,第一方面是采用合理的光学矫正。不管是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还是角膜接触镜,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光学矫正的过程。而不是说近视之后,因为害怕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越来越大,而去抗拒佩戴眼镜,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一旦确认自己已经近视,就应该立刻去进行合理的光学矫正。第二方面是合理预防,控制近视的加深。近视度数随着青少年的发育和用眼的增加会不断增大,所以进行定期的复查非常有必要。如果近视度数增长非常快,就可能要采取一些防控手段。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三种近视防控手段有:一是OK镜,也就是角膜塑形镜;二是采用一些药物,比如说低浓度的阿托品;最后就是佩戴传统的框架眼镜。 律师: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针对某些商家宣传近视能恢复的行为,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建勋律师表示,该行为涉嫌虚假宣传,也涉嫌存在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该行为,一是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所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涉嫌虚假宣传的行为进行处罚,二是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对存在欺诈行为的商家依法主张退赔。 廖建勋表示,若消费者购买了相关产品发现并不存在商家宣传的效果,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维权:一是与商家进行协商;二是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提出调解申请,由消协进行调解;三是消费者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起行政投诉,要求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处罚;四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消费者确实由于使用该产品受到人身伤害,还可进一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主张相应的损失赔偿。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特此鸣谢! 发布于 09-23 16:43近视眼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 19:29 , Processed in 0.0439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