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过期食材腐蚀品牌形象

评论: 0|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调查发现,在所谓的金标准下,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 ...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调查发现,在所谓的金标准下,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星巴克作出回应:已关闭涉事门店,启动深入调查。

  实际上,这并非星巴克个别门店问题,也非星巴克品牌独有,此前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用腐烂原料也曾冲上热搜,似乎只要深究严查多数都存在问题,无论单价多么贵、广告多么美、品牌多么牛,都无法给消费者以最基本的绝对食品安全保障。

  丑闻的曝光,让人们看到了唯美的品牌宣传背后不堪的一幕幕。如果品牌并不等于质量可靠,甚至让人有相反的联想,品牌价值何在?

  每次问题一出,品牌企业不约而同地进入道歉、关停涉事门店、宣称整改、一轮验收、提档升级、增加宣传投入的模式,锅似乎就能这样甩给个别门店,甚至是个别员工。但食品安全还是接二连三出事,原因几乎大同小异: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操作不规范。有标准、有制度,还是行不通,深层次原因无非是利益驱动。品牌企业一面制定严苛制度,一面疏忽管理,既要从消费端要利润,又想从员工身上榨价值。员工和单店若完全遵章则可能陷入赔钱上班的尴尬,用潜规则耍滑头维持了日常却坑害着消费者,终究要出事。

  在国家食品安全宏观制度框架下,品牌企业在制定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员工、门店、消费者、供应链等参与者的利益,规范本身要权衡利弊兼顾公平,有了规范就应令行禁止,不能在局部利益诱引下忘掉责任,不能让制度沦为摆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底线和生命线。品牌的树立依靠的不仅是唯美颜值的宣传、动听的故事和理念的灌输,更应回归产品质量本身,品牌食品企业更应肩负起美味公平的责任,让所有人都公平地享用安全美味。一饮一啄的出品皆与宣传所示一致,每个出品流程皆能慎独而行,方为至善。

  (李冀)

本资讯标题,过期食材腐蚀品牌形象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7 07:10 , Processed in 0.0416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