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小笋 猪周期并不是新生事物,肉价上涨-存栏量大增-肉价下跌-存栏下降-肉价上涨,这样的周期差不多每隔4年就要上演一场。从2018年开始的此轮猪周期,在饲料价格、疫情、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下,价格震荡惊心,也被称为超级猪周期。伴随着猪周期的起起落落,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现象不时穿插其中,每一个从业者都推动了它的出现,也成了它的受害者。 应对猪周期,从业者要下绣花功夫。 一是要加强数据信息的应用。猪周期频繁出现是整个产业生产模式粗放,信息化、技术化不足的结果。由于养殖的分散,生物防疫、抽检、监测等诸多环节存在着数据监测、统计不准确的问题,而这些不起眼的环节,又进一步拉升了养殖的成本,在猪周期的上行周期中,这些问题被可观的利润掩盖,而下行周期中,成本就成了企业能否支撑到下一个上行周期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小养殖户对行业数据后知后觉,凭借本能进行生产经营。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龙头企业、中小养殖户共同努力,使散碎的数据能够变得准确,发挥出指导生产的作用。 〓是要提升规模化养殖占比。众所周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目前仍旧以中小养殖户为主,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所提升,但从全行业来看,份额并不大,这种现状决定了散户成为决定供应量的关键多数,而供应量又决定着价格,二者互相制约,最终使得猪周期不断袭扰市场。中小养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也使得他们的生产经营随机性更大,长期来看,并不利于行业的降发展,要使养殖行业有较好的对抗市崇险能力,就要提升规模化养殖在市场中的份额。 三是要加强生物技术在中小养殖企业的应用。在过往的猪周期经历中,突发大范围的疫病是造成猪周期变化的原因之一;而育种等技术的运用可以使经营成本得到改善。因此,在生物技术领域,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使领先的技术能率先应用于产业,使产业需求在科研端能找到更多解决方案,这也是减缓猪周期对行业伤害的重要方法。 综合来看,熨平猪周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业者拿出绣花的耐心和恒心,改变过往生产经营的粗放模式,向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学习,抛弃暴富心态,学会向管理、供应链中要利润。在养殖、屠宰、销售各端加强联动,加强精细化运营。 本资讯标题,熨平猪周期 从业者要下绣花功夫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9 00:13 , Processed in 0.0428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